尧舜与贤真可法,夏王传子若堪疑。

讴攲自属吾君子,不是当时禹德哀。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启》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比和反思,探讨了古代君主传承制度的深意。

首句“尧舜与贤真可法”,开篇即赞扬了上古圣君尧和舜,以及他们以贤能为标准选拔接班人的做法,作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反映了对理想君主制度的推崇,强调了德行和才能在政权交接中的重要性。

次句“夏王传子若堪疑”,则转向对夏朝末代君主夏启的继承方式提出了疑问。夏启在父死之后直接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种“家天下”的做法与前文提到的理想传承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对权力继承合理性的质疑。

接下来,“讴攲自属吾君子,不是当时禹德哀。”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它指出,尽管夏启的继承方式可能存在问题,但作为君子,他应当遵循道德准则行事。这里的“讴攲”可能是指行为的不正或偏颇,而“禹德哀”则暗示了对夏启未能完全继承大禹的高尚品德和治国智慧的惋惜。这句话既表达了对夏启个人行为的评判,也暗含了对后世君主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扬先祖美德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君主传承制度的反思,探讨了权力交接中的道德标准和理想状态,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德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少康

虞仍靡艾共输忠,一旅中兴复禹功。

较德宜优汉高帝,知音惟有贵乡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大禹辛勤造夏邦,子孙何苦事淫荒。

国亡不悟生平罪,翻悔当时不杀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成汤

大乙兴仁兽网中,鸣条一战遂成功。

归来犹自怀惭德,事与唐虞已不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高宗

须信精诚可动天,高宗一梦得真贤。

济川不赖良舟楫,安得中兴五千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