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春江忆远,用白石老仙原韵

猩片流桃,寄芳句不似,宫沟红叶。

波路双桨停敲,蘋边坐清绝。

人更在江南那处,想微雨画桥闻鴂。

泪帕香销,歌桡事倦,来对花说。

漫催剪鹦嘴单衫,早闲过山城踏青节。

休问半生春影,剩风前飞荚。

重梦到垂杨旧岸,有浣纱玉手如雪。

羡煞溪里鸳鸯,白头无别。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猩片流桃"开篇,描绘了一幅春水桃花的画卷,与宫沟红叶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波路双桨停敲,蘋边坐清绝",通过描绘舟行水上、停桨静坐的画面,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人更在江南那处",点明了对方所在之地,暗示了距离遥远和心系远方。"微雨画桥闻鴂",进一步渲染了江南烟雨中的寂寥,鴂鸟的叫声增添了离别的伤感。接下来的"泪帕香销,歌桡事倦",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泪湿衣巾,唱歌也感到疲惫,只能向花儿倾诉心事。

下半部分,词人笔锋一转,写到"剪鹦嘴单衫",暗示季节变迁,春天将尽,而自己却未能与爱人共度。"山城踏青节"则描绘了江南的传统节日,更显出两地的隔阂。"半生春影"和"飞荚"寓言时光流逝,春去秋来,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

最后,词人回忆起垂杨旧岸和浣纱玉手,再次强调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溪里鸳鸯"的羡慕,以及"白头无别"的感慨,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对青春岁月的追忆,情感深沉而动人。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春云怨

乌衣旧国。感百年初遇,春寒奇劫。

已过踏青时候,恁地小园晴未彻。

杏雨封巢,梨云堆巷,蓦比人间路还窄。

说与卢家,莫愁知道,此日也愁绝。

东风漫冷栖香骨。看离魂几队,双双心热。

胜似楼中赋生别。多故池塘,薄福帘拢,本难消得。

证到花天,者般同命,更有万红一窟。

形式:

绛都春.重赋春水

鱼天始翠。见四尺画篷,和云飘起。

桃片压香,倒浸红楼,沉沉地。斜阳染绿浑如醉。

认万古春愁影子。紫萍来往,似寻不到,小桥原位。

重倚。垂杨唤渡,便人语吹过,隔江都细。

住在镜中,让与渔娃,闲梳髻。五湖负了鸳边誓。

甚日办诗船行李。十年花样飘零,听莺听水。

形式:

青玉案.闰三月,和家大人原韵

人生怎不蛮天住。便春也忘归去。

破例东风浑借与。

饧箫得意,酒旗增价,一倍江南趣。

慢将首夏清和付。蝶梦翻新踏青处。

万艳离魂还有主。

绿添莺界,红销鹃国,赚了梨花雨。

形式:

水龙吟.榕城望雨词二首,和家大人(其一)

龙祠箫鼓黄昏,看看又上珠潭月。

碧云桑路,双鸠似悔,那回轻别。

著甚乾忙,牧童懒向,夕阳吹笛。

叹年光暗里,嫩晴瞒住,已催近梅天节。

江影才堪一尺。候春潮杳无消息。

野桥急溜,遮头破伞,画中空忆。

花尽都拚,千红并命,求他绿活。

便将他活绿,减公两鬓,一丝丝白。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