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自古英雄士,还为薄命人。

孔明登四十,韩信过三旬。

壮志摧龙虎,高词泣鬼神。

一朝事千古,何用怨青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往往也是短命之人。
诸葛亮四十岁才出仕,韩信则在三十多岁时已崭露头角。
他们的壮志如同摧毁龙虎般强大,高尚的诗篇能感动鬼神。
一旦功成名就,永载史册,何必再怨叹青春短暂。

注释

自古:自古以来。
英雄士:英雄豪杰。
薄命人:短命之人。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四十:四十岁。
韩信:韩信(西汉开国名将)。
三旬:三十岁左右。
壮志:豪壮的志向。
摧:摧毁。
龙虎:比喻强大的对手。
高词:高尚的诗歌。
泣鬼神:感动鬼神。
一朝:一旦。
事:成就事业。
千古:千秋万代。
怨:怨恨。
青春:青春年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读史》。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于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悲凉。

“自古英雄士,還為薄命人。”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通过“自古”二字,引出历代英雄的共同命运,那就是尽管他们英勇非凡,但终究无法逃脱短暂生命的宿命。这里所谓“薄命”,指的是生命脆弱,不堪久远。

接着,“孔明登四十,韩信过三旬。”两句通过具体历史人物的例子来强化这一主题。孔明,即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在四十岁时仍未展现全部才华;而韩信,则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他过了三旬(即30岁)才被刘邦任用。两位英雄都有着非凡的才能,但他们的成就是在生命的较晚阶段才逐渐显露。

“壮志摧龙虎,高词泣鬼神。”这里形容英雄们的雄心壮志,如同能够摧毁天上的龙虎,足见其胆略之大;而“高词”则指他们所作的诗文,感人至深,以致于能使鬼神都为之流泪。这两句表明尽管英雄们生命短暂,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却能超越生死,留给后世。

最后,“一朝事千古,何用怨青春。”这两句是对上述历史人物及己身命运的总结。即便是一瞬间的事情,也能够影响千秋万代;那么,对于年轻时的不满和抱怨,又有何用呢?诗人通过这样的反问,表达了对青春无常、生命易逝的无奈,以及面对历史宏大叙事时个人的渺小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短暂生命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和个人宿命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读赤壁赋前后二首(其二)

一笑沧波浩浩流,只鸡斗酒更扁舟。

八龙写作诗中案,孤鹤来为梦里游。

杨柳远烟连北府,芦花新月对南楼。

玉仙来往清风夜,还识江山似旧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读赤壁赋前后二首(其一)

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汗漫游。

今古兴亡真过影,乾坤俯仰一虚舟。

人间忧患何曾少,天上风流更有不。

我亦洞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贾家庄

行边无鸟雀,卧处有腥臊。

露打须眉硬,风搜颧颊高。

流离外颠沛,饥渴内煎熬。

多少偷生者,孤臣叹所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饯新班弟

送君天上去,当户理瑶琴。

万里白鸥远,千山黄叶深。

江空行路影,日暮倚门心。

若见西湖雪,霸桥人正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