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元祐为送别友人杨季常山长而作,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祝福。首联“杨子谭经处,吴公学道祠”点出杨季常的学术渊源,暗示他深受儒家经典和道教思想的影响。接下来的“宫墙红靡靡,庭筱绿差差”描绘了学府的环境,色彩鲜明,生机盎然。
“演迤诗书泽,冲融雨露私”赞美了杨季常在学问上的广博和润物无声的教诲,如同雨露滋养万物。然而,“草玄心独苦,稽古力难裨”又透露出他对深入钻研学问的艰辛和执着,以及对古代典籍的探究不易。
“二载平生学,诸生去后思”回顾了杨季常在学府的时光,以及他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尾联“简书犹用试,匠石讵能遗?”寄寓了对杨季常才华的认可,即使离开,他的教诲仍如简策般珍贵。最后以“雾豹方深隐,云鹏岂后时?”激励友人,期待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像深藏雾中的豹子或适时展翅的云鹏一样,大放异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杨季常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