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鳆

风流东武鳆,三月已看花。

及冬稍稍盛,来自沧海涯。

味腴半附石,体洁不藏沙。

被之以火光,何幸挂齿牙。

一举连十头,不复录鱼虾。

海物类多毒,惟汝性则佳。

清水洗病眸,七九为等差。

况今咀其肉,课效想更加。

刘邕最可怪,辛苦剥疮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食鳆》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鳆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以“风流东武鳆,三月已看花”开篇,将鳆鱼与东武(古代地名)联系起来,暗示鳆鱼在东武地区享有盛名,三月花开之时,人们便能品尝到这美味。接着,“及冬稍稍盛,来自沧海涯”两句,描述了鳆鱼在冬季时分更为丰富,它们从遥远的海洋来到人间,为人们带来无尽的美味享受。

“味腴半附石,体洁不藏沙”形象地描绘了鳆鱼的口感与质地,强调其味道浓郁而鲜美,身体纯净,不沾染沙粒,体现了鳆鱼的高品质。接下来,“被之以火光,何幸挂齿牙”则表达了对鳆鱼烹饪方式的欣赏,以及品尝时的幸福感。

“一举连十头,不复录鱼虾”表明鳆鱼的食用量之大,且在食用时无需考虑其他鱼类或海鲜,凸显了鳆鱼的独特地位。随后,“海物类多毒,惟汝性则佳”指出鳆鱼与其他海洋生物相比,具有更安全、更健康的特性。

“清水洗病眸,七九为等差”可能是指食用鳆鱼后,对健康有益,如同清水洗涤病眼,使人感到舒适。最后,“况今咀其肉,课效想更加”表达了对食用鳆鱼效果的期待,认为其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会更加显著。

整首诗通过对鳆鱼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巧妙地融入了对鳆鱼独特特性和食用价值的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这一食材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食梨

东方早寒雪霜挚,新梨十月已满市。

削成黄蜡圆且长,味甘骨冷体有香。

芳尊命友先众果,百十磊砢升君堂。

赠君玉壶层冰之皎洁,副以金茎皓露之清凉。

奈何拨火取煨栗,梨虽至美或不尝。

颦眉三咽手摩腹,谓此发病为第一,夺之儿口饧止哭。

君不记南方无此物,五更酒渴唤水时,思此千里莫致之。

及今乃以多见贱,南方橘柚东方梨。

形式: 古风

十月二十一日夜

紞紞有如打两鼓,星河漫漫参在户。

百鸟已栖人不行,西南汹汹有异声。

有若鬼神移山岳,又如战败百万兵。

出门望见乃火起,椽落瓦裂咫尺鸣。

问之相去一里间,红光烁烁侵天明。

长烟涌波月魄死,其间有物如撒星。

是时久旱水泉竭,高屋一燎如毛翎。

小儿但知聚看笑,不知扰扰人纵横。

皇皇奔走最可念,耿耿不寝心飞惊。

明朝出视火起处,焦木颓垣不知数。

白头老姥啼向天,叹息之声满行路。

形式: 古风

观马骑

马军上马挟角弓,东西排列次第同。

鸣金一敲驰且射,七十二疋如旋风。

黄尘纷纷有杀气,得隽呼声动天地。

想见阴山血战时,出没飞腾千万骑。

形式: 古风

会食

学官不置酒,相聚惟一饭。

公家事何多,客至日已晚。

乘饥骋大嚼,美恶宁复拣。

仆夫无所馀,顾我色不满。

泼茶旋煎汤,就火自哄盏。

从容共谈谑,熟视笑而睆。

昌龄岂其愠,策马独先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