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李博士史馆孙秘丞相继奉使浙右博士至郡以孙侯诗三章示予且以致意因次韵和酬(其二)

分忧从汉殿,捧诏出萧墙。

路入三吴远,舟浮一水长。

诗题石门侧,梦彻斗城傍。

清晓见云物,依依认帝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忧虑从皇宫中散去,我捧着圣旨走出宫墙。
踏上通往三吴的遥远路程,乘船漂泊在漫长的水域。
我在石门旁边题写诗句,梦境中清晰地看见斗城就在身旁。
清晨时分,我看到云雾缭绕的景色,依稀辨认出那是帝都的方向。

注释

分忧:指代皇帝或朝廷的忧虑。
汉殿:汉朝的宫殿,这里泛指朝廷。
萧墙:古代宫门外的照壁,借指宫门。
三吴:古地区名,包括吴郡、吴兴、会稽等地。
一水:泛指一条大河或水域。
长:形容距离遥远。
石门:可能是指某个有石刻或诗文的地方。
斗城:星宿名,古人认为与皇家气象有关,此处指京城。
清晓:清晨。
云物:云雾和景物。
依依:形容景象模糊而亲切。
帝乡:皇帝居住的地方,即京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臣出发执行任务的情景,体现了古人离别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深情。"分忧从汉殿,捧诏出萧墙"表明使者在皇宫中接受命令,带着使命离开城墙,开始了长途跋涉。"路入三吴远,舟浮一水长"则描绘了他经过遥远的三吴地区(今江苏、上海一带),乘船行驶于长河之上。

诗人在旅途中不忘留下自己的心声,如"诗题石门侧,梦彻斗城傍"所示,他在石门旁题写诗句,连梦境也渗透着对远方故土的思念。"清晓见云物,依依认帝乡"则表达了早晨望见云景,心中却依然认定那遥远的地方为自己的家乡。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使者出行的情节,抒写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和离别的哀愁。杨亿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文学功底。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太常李博士史馆孙秘丞相继奉使浙右博士至郡以孙侯诗三章示予且以致意因次韵和酬(其三)

北极分忧瞩,东瓯布惠和。

曾蒙倾盖分,偶得枉帆过。

郑驿非常速,融樽复几何。

孙侯不假道,鄙我信为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太常李博士史馆孙秘丞相继奉使浙右博士至郡以孙侯诗三章示予且以致意因次韵和酬(其一)

迅濑拖舟上,危梯蹑屐登。

山光翠欲滴,水气热如蒸。

路转藤萝暗,天开物象澄。

丘园足逋客,应得荐贤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文慧大师归蜀

南宗传法了,汉殿赐衣新。

归路峨眉雪,旧房京洛尘。

天花飘讲席,海月照吟身。

谁结香灯社,金门贵近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无为军王从事

奏牍曾蒙乙夜观,擅场文价在金銮。

貂裘岁久京尘暗,鹢路风高旅翮残。

取酒黄金都已尽,食鱼长铗更须弹。

时清水国无书檄,谁见挥毫一据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