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宁上人住玉溪

宁上人,乃是妙喜之云孙。

西江一口吸不尽,又向玉溪寻白云。

玉溪澄澄清见底,千年?接曹溪水。

松风吹作海潮音,重重楼阁凌空起。

到寺欣逢大闰年,宝花如雨散诸天。

有约中秋月明夜,待余来问木樨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题为《送宁上人住玉溪》。诗中描绘了宁上人的修行之路,以及其最终驻足于玉溪的情景。

首句“宁上人,乃是妙喜之云孙”,以宁上人为主人公,巧妙地将他与佛教中的妙喜佛联系起来,暗示其修行的高深和佛性的传承。接着,“西江一口吸不尽,又向玉溪寻白云”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宁上人对佛法的追求无尽,即使在西江这样的大河中也难以满足,最终他转向了玉溪,寻找更纯净的修行之地。

“玉溪澄澄清见底,千年?接曹溪水”描绘了玉溪清澈见底的美景,与千年古道相连,仿佛是连接着历史与传统的源头——曹溪,寓意着宁上人在此地将获得深厚的佛法根基。

“松风吹作海潮音,重重楼阁凌空起”则通过自然界的风声与人工建筑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松风如同海潮般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佛法的深远;而重重楼阁凌空而起,则象征着宁上人在修行道路上的成就与境界的提升。

最后,“到寺欣逢大闰年,宝花如雨散诸天”描述了宁上人到达寺庙时恰逢大闰年的景象,宝花如同雨水般洒落,既是对宁上人修行成果的赞颂,也是对佛法普照大地的美好祝愿。

“有约中秋月明夜,待余来问木樨禅”则表达了诗人对宁上人未来的期待,期待在中秋月明之夜,与宁上人共同探讨佛法的奥义,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佛法共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宁上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在玉溪修行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对佛法智慧的赞美和对修行者精神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庸信庵上人建卢大夫桥

昔闻卢大夫,作桥长安市。

宛如青天虹,堕影长河水。

一朝乘风飞上天,公无渡河公莫前。

老禅白雪垂两肩,金锡掷地风泠然。

女娲鍊石不受鞭,化为飞龙卧晴川。

我来脚蹋金鳌背,啸歌声落青云外。

相如题柱最多情,好结天风紫霞佩。

形式: 古风

分题得海门洪涛送友人之闽

朝登东海门,遥望槫桑暾。

波涛浩无际,推出黄金盆。

河流九派来昆崙,百川朝宗皆骏奔。

但见东南一花起,匹练界破青天痕。

鱼龙乘时亦变化,珠宫簸荡珊瑚根。

初如峨眉山西太古雪,惊雷碾空地欲裂。

又如蓬莱巨鳌十五头,涌起三山白银阙。

中有仙人驾飙车,遨游玄圃蹋琼琚。

长风破浪在咫尺,直跨鹏翼凌天衢。

凌天衢,渡南海。

麻姑傥有寄来书,荔子船回早相待。

形式: 古风

莫望云

莫望云,望云云渐远。故乡云在心,它乡云在眼。

云在它乡眼,何如故乡心。

云近尚可望,云远思转深。

人生谁无母,子心良独苦。

峨眉太白青入天,不及家山一抔土。

形式: 古风

望云亭

朝望云在东,夕望云在西。

如何母与子,各在天一涯。

关中去家数千里,梦绕西湖一杯水。

回看天际白云飞,片片尽从东海起。

云近尚可望,云远思转深。

关山夜月三年笛,萱草春晖一寸心。

剑阁萦回接云栈,太白峨眉青在眼。

安得尔云化为五色衣,朝朝暮暮当庭闱。

朝朝暮暮当庭闱,不劳望云怀远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