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党籍碑

国运士气相终始,衣冠流祸何时已。

事由我辈半激成,调停未罢绍述起。

当时特标乱政臣,丰碑矗立端礼门。

子孙禁锢身系累,岭南万里犹君恩。

司空门下臣京记,夷列罪状分次第。

某也首恶某附丽,前书具官后姓字。

颁之天下垂万世,天下万世不可欺。

恩仇反覆竞一时,小人自为门户计。

好恶谁能移是非,石虽可毁名不灭。

千载凛然见高节,史家记载未能详。

赖有此碑上论列,庆历之世已萌芽。

中间蜀洛更纷拿,包荒无力伏莽发。

一时互指为奸邪,剥削隐然在元气。

放逐殛流日多事,祖宗培植几百年。

可怜一网无遗类,消长从兹治乱分,官家别用一番人。

君不见厚陵松柏寒食路,社饭明年思老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陈德正的《元祐党籍碑》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评价,表达了对元祐时期党争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国家命运与士人气节紧密相连,而党争的源头部分源自激进情绪。诗人批评了当时的党争导致了政治动荡,许多无辜之人受到牵连,甚至被贬谪远方,但仍感念君恩。诗中提及的“司空门下臣京记”暗示了党争中的详细记录,碑文昭示着恩怨分明,但历史真相可能并未完全展现。

诗中提到的“石虽可毁名不灭”,强调了历史的公正性,即使碑文被毁,高尚的节操仍会流传千年。诗人感叹,尽管历经蜀洛等地的纷扰,党争依然影响深远,元气受损。他惋惜的是,那些被放逐的人们,他们的贡献和牺牲在治乱之中显得尤为突出。

最后,诗人以陵墓松柏和寒食路的景象作结,暗示历史的沉淀和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朝廷能吸取教训,选用合适的人才治理国家。

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碑文的叙述,揭示了党争的复杂性和历史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公正的坚守。

收录诗词(15)

陈德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骊山温泉

金乌飞入重泉底,烈炬烧山漱山髓。

阴阳失位水火争,一泓鼎沸神蛟死。

本是玄黄血所变,劫灰烬热煽幽焰。

文瑶密石漾中流,溶溶春暖回深殿。

华清赐浴承恩始,遗恨千年成祸水。

望春新赐洗儿钱,翻涡十丈黄虬起。

形式: 古风

送吴好山之楚南

数声横笛起江楼,旅雁南征去不留。

人似六朝工赋别,地当三楚易悲秋。

香蘅好作灵均佩,宝瑟能传帝子愁。

知有沅湘怀古意,叩舷吟向白蘋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溪山草阁

秋风吹木叶,忽送万山声。

清梵有时断,淡云无限生。

浴溪双鹭下,洗钵一僧行。

不道间麋鹿,都含佛性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梦章竹香急装骤马云自秦中反太原次日得其近问与梦相符异而纪之(其一)

夜雪貂裘冷,思君入太原。

关山邈何处,肝胆向谁论。

朱鹭曾听曲,青萍拟报恩。

侯生慷慨意,回首信陵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