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闻蛩忽久不鸣

促织复促织,尔实借我职。

语我以诗书,觉我以道德。

胡然久不鸣,似知不如默。

默而如见容,实惟已失则。

不见容而疑,岂不云大惑。

智或神于蓍,梦有不待卜。

秋风日已高,太白光如植。

予岂默默时,杀身徇吾国。

形式: 古风

翻译

蟋蟀又在叫,你似乎借我力量。
用诗书教导我,用道德启发我。
为何长久沉默,仿佛知道静默好。
无声却如同被接纳,其实是自己出了错。
不被接纳就猜疑,这难道不是大困惑。
智慧或许超越占卜,梦境无需再问卜。
秋风日渐高,明亮的太白星静止不动。
我怎会一直沉默,会舍身报效我的国家。

注释

促织:蟋蟀。
复:再次。
借:给予。
诗书:书籍和教诲。
觉:启发。
道德:道德规范。
胡然:为何。
鸣:叫。
默:沉默。
见容:被接纳。
失则:错误。
疑:猜疑。
大惑:极大的困惑。
智:智慧。
神于蓍:超过占卜。
卜:占卜。
秋风:秋风。
太白光:明亮的太白星。
植:静止。
予:我。
徇:舍身。
吾国:我的国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枕上闻蛩忽久不鸣》。诗中,诗人以促织(蟋蟀)为引,寓言深沉。他描述了促织起初频繁鸣叫,仿佛借职务提醒自己读书学习,启发道德。然而促织忽然停止鸣叫,诗人由此联想到,或许促织知道自己的声音不再被需要,选择沉默。沉默中的促织似乎在暗示,如果不能发挥作用,就应自我反省。诗人进一步反思,即使面对疑惑,也不应过于困惑,因为智慧可能超越占卜,梦境无需借助卜筮也能显现。

随着秋风渐起,白天渐长,明亮的太白星静止不动,诗人意识到自己不应沉浸在沉默之中,应该积极行动,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来报效国家。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成长和责任的认识,以及对国家忠诚的情感。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河中府古兴寄刘杜舆

肘腋患难禦,垣墙倾莫制。

兹者论战国,破秦必在魏。

初疑此语谩,身到识真是。

河山既设险,信食以自治。

秦虽百虎狼,得进不得退。

襄王昧远图,苏秦嗜近利。

惜哉计画疏,为此山河愧。

我怀谁与语,刘子长论议。

方为十二史,吾言不可废。

眺听常思君,梦魂先朔吹。

形式: 古风

贫贱

贫贱不可恶,白首不敢辞。

圣人为我戒,敢不周旋之。

山王亦何事,五君讵见遗。

奈彼后世何,论评相瑕疵。

虽有解嘲人,正自漫尔为。

寄言宦达子,努力向金闺。

形式: 古风

冒雨西行

败堤留沮洳,苦雨剧泥涂。

婢子求芒屩,童儿竞地炉。

能甘逐客分,但耻溃兵俱。

何必滔天水,兹为纵壑鱼。

形式: 五言律诗

南门

今上元年九月初,正南门锁涩关枢。

城上日出三丈馀,城下戢戢人嗟吁。

最怜纵横荷菜夫,欲杀青茜成蔫烟。

驴驼啮膝聚不驱,群鸡孤鹅鸣相呼。

邈然不数半与猪,客子四散别门趋。

逐臣过焉问何如,知者不告色不舒。

或言上皇帝有符,北门不开留翠舆。

金人忽屯城北隅,方今明日达聪俱。

司门郎官上奏无,未几金人来坦涂。

城南铁骑柴奚车,焚荡辅郡陵别都。

衣冠南下满江湖,白头辞臣思献书。

洪范灾异信岂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