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恩寺

老桧乔松路屈盘,翚飞金碧照岩端。

僧寻翠巘曾挥锡,客厌红尘屡解鞍。

望断四天春野阔,梦回一枕夜涛寒。

阳休况是多佳句,吟罢碧云时倚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宋朝陈之邵所作的《皇恩寺》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刹的宁静景象。首联“老桧乔松路屈盘,翚飞金碧照岩端”以“老桧”和“乔松”开篇,形象地勾勒出寺庙周围苍劲挺拔的自然景观,而“路屈盘”则暗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与“翚飞金碧”形成鲜明对比,金碧辉煌的建筑在岩石顶端熠熠生辉,展现出寺庙的庄严与雄伟。

颔联“僧寻翠巘曾挥锡,客厌红尘屡解鞍”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僧人与世俗客人的行为,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烦恼的厌倦。僧人“挥锡”象征着修行者的坚定与决心,而客人“解鞍”则意味着放下尘世的羁绊,寻求心灵的解脱。

颈联“望断四天春野阔,梦回一枕夜涛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广阔的春野,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夜晚的涛声唤醒了沉睡的思绪,却也带来了些许寒意,或许是对现实与理想的某种反思。

尾联“阳休况是多佳句,吟罢碧云时倚阑”则以对偶的形式收束全诗,既赞美了前文提到的佳句,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创作的才华。在吟诵完诗句后,诗人倚靠在栏杆上,仿佛在碧云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综观全诗,陈之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恩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与静谧,同时也表达了对内心世界探索与追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

陈之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时相

五百年间瑞气钟,堂堂皎月众星中。

甄陶四海规模大,心膂三朝体貌隆。

寿杖终扶黄发老,衮衣今拜黑头公。

彭聃岂足延遐算,愿助升平到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寿周侍讲

我闻仙翁山,秀色媚岗岭。

昔人已仙去,飞步凌绝顶。

世缘磨不尽,一念堕尘境。

先生岂其人,骨相倍清整。

神钟金茎秀,气与霜月冷。

词源倒三峡,笔力扛九鼎。

书林知几年,文字浩千顷。

谈经动旒纩,屡被前席请。

当随凤阁班,径步花砖影。

胡为罢劝讲,禁幄出扬秉。

一麾眇淮甸,素发欲随领。

先生谪仙人,寿与龟鹤等。

富贵要长年,功名看晚景。

未须叹淹回,住世日月永。

形式: 古风

寿刘漕二首(其一)

清薰应候贡微凉,瑞霭蟠空报吉祥。

仙籍挂名书富贵,彩毫叶梦送文章。

眉间已有阴功色,肘后何须不老方。

节物也随人意好,荷花争入寿樽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寿刘漕二首(其二)

碧槐风细篆烟清,绿芰香浓寿酒倾。

眉上嵩衡元秀整,胸中泾渭太分明。

巨材阅世三千岁,修翮抟风九万程。

积粟流钱皆细事,异时钟鼎看功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