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陈之邵所作的《皇恩寺》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刹的宁静景象。首联“老桧乔松路屈盘,翚飞金碧照岩端”以“老桧”和“乔松”开篇,形象地勾勒出寺庙周围苍劲挺拔的自然景观,而“路屈盘”则暗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与“翚飞金碧”形成鲜明对比,金碧辉煌的建筑在岩石顶端熠熠生辉,展现出寺庙的庄严与雄伟。
颔联“僧寻翠巘曾挥锡,客厌红尘屡解鞍”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僧人与世俗客人的行为,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烦恼的厌倦。僧人“挥锡”象征着修行者的坚定与决心,而客人“解鞍”则意味着放下尘世的羁绊,寻求心灵的解脱。
颈联“望断四天春野阔,梦回一枕夜涛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广阔的春野,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夜晚的涛声唤醒了沉睡的思绪,却也带来了些许寒意,或许是对现实与理想的某种反思。
尾联“阳休况是多佳句,吟罢碧云时倚阑”则以对偶的形式收束全诗,既赞美了前文提到的佳句,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创作的才华。在吟诵完诗句后,诗人倚靠在栏杆上,仿佛在碧云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综观全诗,陈之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恩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与静谧,同时也表达了对内心世界探索与追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