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金陵章侍郎(其一)

龙虎东西两踞盘,帝教弹压此山川。

风行魏蜀三分国,浪静江淮万里天。

半壁旌旗佳丽地,十州鼓角郁葱边。

便当击楫中流誓,莫使鞭为祖逖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龙虎山东西两侧雄峙,帝王命令镇守这片山川。
三国鼎立如风行魏蜀,江河平静覆盖万里天际。
半壁江山旗帜飘扬,美丽的土地上战鼓角声郁郁葱葱。
就在这里立誓奋发,不让鞭策成为像祖逖那样的先例。

注释

龙虎:指龙虎山,古代名山。
踞:屹立,盘踞。
帝:帝王。
弹压:镇守,控制。
山川:山水,代指地域。
风行:形容局势动荡。
魏蜀:指魏国和蜀国,三国时期的两个国家。
三分国:三国鼎立的局面。
浪静:比喻天下太平。
半壁:半数,此处指大部分。
旌旗:旗帜,代指军队。
佳丽地:美丽的地区。
郁葱边:茂盛的边境。
击楫:敲击船桨,表示决心。
中流:水流中央,比喻关键时刻。
誓:誓言。
祖逖:东晋时期的人物,以击楫中流表达报国决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充满了力量和激情。龙虎东西两踞盘,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稳固的基础;帝教弹压此山川,则表明了帝王的权威和对土地的掌控。风行魏蜀三分国,浪静江淮万里天,展现了广阔的疆域和平静的自然景象。半壁旌旗佳丽地,十州鼓角郁葱边,则描绘了一幅军营的壮观,显示出军队的强大和边防的坚固。

最后两句“便当击楫中流誓,莫使鞭为祖逖先”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以及对于历史英雄事迹的追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军营壮观以及历史记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上金陵章侍郎(其二)

欲上云霄虎豹关,失身一落市城间。

经过鲁肃捐时廪,想像谢安游处山。

去国梦魂愁切切,感时滴泪血斑斑。

少陵却欲依严武,妻嫂轻人未敢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五)

已办行都欲去船,个中因得少留连。

长安在望空悲日,刺史谁知别有天。

鼓吹后车喧水际,旌旗前骑簇花边。

书生不愿悬金印,只觅扬州骑鹤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四)

行尽淮南日日东,自携只影入吴松。

人生五马方知贵,客老诸侯叹未逢。

适意秋风宁为鲙,惊心半夜忽闻钟。

十年无计离场屋,说著功名气拂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三)

欲上姑苏望虎丘,小邦宁有此风流。

山川形势今三辅,人物英雄古列侯。

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

金陵蜀郡俱疏远,除却皇都第一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