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三)

欲上姑苏望虎丘,小邦宁有此风流。

山川形势今三辅,人物英雄古列侯。

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

金陵蜀郡俱疏远,除却皇都第一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想要登上姑苏城眺望虎丘山,这个小地方怎么会有如此的风流景象。
如今的山川形势如同古代的三辅之地,这里曾经出过许多英雄豪杰,如同古代的列侯一样显赫。
华美的房屋林立在官僚贵族的聚居区,弯曲的画桥下是演奏音乐的楼阁。
无论是金陵还是蜀郡都显得遥远,但这里除了皇城之外,堪称第一州的繁华之地。

注释

姑苏:地名,指姑苏城,今苏州。
虎丘:苏州著名景点。
三辅: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三个地区,这里借指历史悠久的地方。
列侯:古代的一种爵位,此处指显赫人物。
华屋:华丽的房屋。
冠盖:官员的车马仪仗,代指贵族。
画桥:装饰精美的桥梁。
管弦楼:演奏音乐的楼阁。
金陵:南京的古称。
蜀郡:古蜀国地区,今四川一带。
皇都:皇家都城,指当时的首都。
第一州:形容最为繁华、重要的州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风光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诗中“小邦宁有此风流”表达了诗人对姑苏文化底蕴的赞赏。“山川形势今三辅,人物英雄古列侯”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姑苏地区不仅自然景观美丽,而且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

“华屋鳞鳞冠盖里,画桥曲曲管弦楼”则是对姑苏城镇建筑风格的描绘,用“鳞鳞”形容屋瓦重叠的样子,“管弦楼”指的是楼中有乐器之声,展示了一个繁华而富有文化韵味的地方。

最后两句“金陵蜀郡俱疏远,除却皇都第一州”表达了诗人对姑苏的偏爱,即使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和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虽然也很遥远,但在诗人心中,除了皇都之外,姑苏仍是最为出色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建筑风格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地方偏爱。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二)

车马城中早上忙,子城内里看星郎。

十州已茂圜扉草,一炷初凝画戟香。

铜剖虎符新雨露,玉持使节旧风霜。

明年樱笋成时候,不在乌台即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一)

骨秀如仙孕武夷,故教手笔世宗师。

隶分唐汉诸家字,句压陈黄二子诗。

茂苑雨晴花发处,洞庭霜重橘黄时。

尘埃俗吏那能此,一段奇功自可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下第

荡荡天门叫不应,起寻归路叹南行。

新亭未必非周顗,宣室终须召贾生。

振海潮声春汹涌,插天剑气夜峥嵘。

伤心故国三千里,才是馀杭第一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与青原正庵老

倦行老矣遍东南,最后青原识正庵。

无法更求身外说,有禅应向意中参。

春风绕寺雨花坠,石鼎烹茶泉味甘。

暂脱尘嚣聊税驾,与君相对款清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