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首(其一)之推

绵上山何高,千盘临绛水。

有蛇伏其中,依依母与子。

岂无从龙功,贪天窃所耻。

悬书在宫门,山中呼不起。

烈火被林皋,象焚良以齿。

生岂薄君恩,所愿从母死。

峨峨山上祠,郁郁松与梓。

至今寒食时,行人伤遗垒。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咏史十首(其一)之推》描绘了一幅深沉而感人的画面。诗中,绵上山高峻险峻,千盘环绕着绛水,隐含着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聚焦于山中的母蛇与其幼子,它们似乎具有龙的潜质,但选择了默默守护而非追求权力,这体现了对权欲的批判和对忠诚无私的赞扬。

"岂无从龙功,贪天窃所耻",表达出蛇母的自我牺牲精神,宁愿放弃可能的荣华富贵,也不愿违背内心的道德底线。接下来的诗句"悬书在宫门,山中呼不起"暗示了蛇母的坚决和对权势的无视,即使面对外界的召唤,她也坚守在山中。

"烈火被林皋,象焚良以齿",通过比喻,描述了环境的严峻和蛇母的坚韧,即使面临烈火焚烧,她仍像大象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生岂薄君恩,所愿从母死",表达了蛇母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的执着,宁愿跟随母亲而去,也不愿背叛初衷。

最后,诗人以"峨峨山上祠,郁郁松与梓"描绘了对蛇母的祭祀之地,以及松与梓树的茂盛,象征着后人对她的敬仰。"至今寒食时,行人伤遗垒",在每年的寒食节,行人都会为这位忠贞的蛇母感到哀伤,她的故事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记忆,触动人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寓言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佘翔对忠诚与道德的崇尚,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

收录诗词(1214)

佘翔(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十首(其二)季子

延陵有宝剑,解挂徐君墓。

但酬一片心,安知存与故。

让国追夷齐,千乘非所顾。

岂复问遗金,负薪嗟道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咏史十首(其三)屈原

三闾不可作,九歌有遗编。

伊昔仕宗国,岂不炳几先。

青蝇一坠耳,明月亦弃捐。

离骚空缱绻,利口急相煎。

娥眉嫉众女,萧艾茂兰荃。

侘傺古如此,非今独怃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咏史十首(其四)荆轲

秦皇吞六国,蚕食下山东。

燕丹求壮士,易水歌悲风。

慷慨入咸阳,积诚贯白虹。

千金怀匕首,督亢图易穷。

报秦计不就,倚柱气何雄。

智哉张子房,潜击秦沙中。

十日索不得,翊汉成大功。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咏史十首(其五)韩信

楚汉方龙斗,雌雄未可知。

淮阴起屠钓,佐汉一定之。

垓下兵已破,龙准偃旌旗。

楚人威震主,云梦亟相随。

兔死走狗烹,鼎镬所不辞。

妇言赤三族,韩彭良足悲。

以此感壮士,贻笑屠中儿。

饥从漂母饭,千金报不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