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新燕

好雨纤纤润客衣,新来双燕力犹微。

似嫌春早无人见,故待帘开掠地飞。

南国花期知不远,中原寒剧未应归。

养雏不怕巢成早,记取朝朝为启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好雨细细地润湿了行人的衣服,新来的燕子力量还显得微弱。
它们似乎担心春天来得太早无人欣赏,所以故意等到帘子打开时贴近地面飞翔。
南方的花期应该不会太远了,但中原地区气候寒冷,它们还不想立即回归。
养育雏鸟不必担心巢穴建成得太早,记住每天早晨都要为它们打开门窗。

注释

好雨:形容雨丝细密而适宜。
纤纤:形容雨丝细长。
润客衣:使行人的衣服湿润。
新来:刚来的。
双燕:两只燕子。
力犹微:力量还很弱小。
似嫌:好像嫌弃。
春早:春天过早。
无人见:没有人看见。
故待:故意等待。
帘开:帘子拉开。
掠地飞:贴近地面飞。
南国:南方。
花期:花开的季节。
知不远:即将到来。
中原:中原地区。
寒剧:非常寒冷。
未应归:不应该立即返回。
养雏:养育雏鸟。
巢成早:巢穴建成得早。
朝朝:每天早晨。
启扉:打开门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王适新燕》,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新燕。首句“好雨纤纤润客衣”形象地写出春雨的轻柔与宜人,仿佛连客人都感受到它的滋润。接着,“新来双燕力犹微”描绘了刚迁徙来的燕子体力尚未恢复,但已开始忙碌筑巢的情景。

“似嫌春早无人见,故待帘开掠地飞”两句,通过燕子的动作,表达了它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希望被人看见的心情。燕子故意在帘前低飞,似乎在宣告春天的到来。诗人借此寓言,暗示春天的脚步临近,花期将至。

“南国花期知不远,中原寒剧未应归”进一步点出南方花开在即,而北方的春天尚未来临,燕子不愿过早离开温暖的南方。然而,诗人并不担心燕子筑巢过早,因为它们知道早晚都会回来。

最后,“养雏不怕巢成早,记取朝朝为启扉”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爱护雏鸟的期待,希望它们尽管巢筑得早,但每天早晨仍能按时归来,开启巢门迎接新的一天。这既是对燕子的赞美,也寄寓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石芝

鸡鸣东海朝日新,光蒙洲岛雾雨匀。

一晞石上遍生耳,幽子自食无来宾。

寄书乞取久未许,箬笼蕉囊海神户。

一掬谁令堕我前,无为知我超诸数。

此身不愿清庙瑚,但愿归去随樵苏。

龟龙百岁岂知道,养气千息存其胡。

尘中学仙定难脱,梦里食芝空酷烈。

中山军府得安闲,更试朝霞磨镜铁。

形式: 古风

次韵刘贡父和韩康公忆其弟持国二首(其一)

霜风瑟瑟卷梧蕉,燕处超然夜寂寥。

羽客信来丹鼎具,石淙梦断水声遥。

赤松作伴谁当见,黄鹄高飞未易招。

剑履终身定何益,勤劳付与沛中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刘贡甫学士画松石图歌

长松大石生长见,朅游尘土嗟空羡。

寒翠关心失旧交,荣华过眼惊流电。

破缯买得古画图,遗墨参差随断线。

蟉枝倒挂风自舞,直干孤生看面面。

故山旧物远莫致,爱此随人共流转。

物生真伪竟何有,适意一时宁复辨。

少年所好老成癖,傍人指笑嗟矜衒。

京城宅舍松石希,买费百金犹恐贱。

形式: 古风

次韵刘泾见寄

天之苍苍亦何有,亦有云汉为之章。

人生混沌一气耳,嘿嘿何用知肺肠。

孔公孟子巧言语,剖瓢插竹吹笙簧。

含宫吐角千万变,坐令隐伏皆形相。

我生禀赋本微薄,氤氲方寸不自藏。

譬如兰根在黄土,春风驱迫生繁香。

口占手写岂得已,此亦未免物所将。

方将寂寞自收敛,不受世俗斗尺量。

既知仍作未能止,纷纭竟亦类彼庄。

煎烹心脾擢胃肾,自令鬓发惊秋霜。

嗟子独未知此病,从横自恃觜爪刚。

少年一见非俗物,锵然修竹鸣孤凰。

近来直欲扛九鼎,令我畏见笔力强。

提携童子从冠者,揣摩五帝论三皇。

诗书近日贵新说,扫除旧学漫无光。

窃攘瞿昙剽李耳,牵挽性命推阴阳。

狂流滚滚去不返,长夜漫漫未遽央。

词锋俊发鲁连子,惭愧田巴称老苍。

是非得失子自了,一醉早醒余所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