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文伯乞娑罗树碑

楚州淮阴娑罗树,霜露荣悴今何如。

能令草木死不朽,当时为有北海书。

荒碑雨侵涩苔藓,尚想墨本传东吴。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楚州淮阴的娑罗树下,如今霜露下的荣枯景象如何呢?
它能使草木虽死犹能不朽,只因曾有北海传来的书信赋予了神奇力量。
荒凉的石碑被雨水侵蚀,长满了苔藓,但仍能让人想起当初的墨迹流传至东吴之地。

注释

娑罗树:一种古老的树木,此处可能象征着历史或某种文化象征。
北海书:可能指来自北方的重要文献或信息,具有神秘或非凡的意义。
荒碑:废弃或破败的石碑,暗示历史遗迹。
墨本:指刻在碑上的文字,这里代指历史记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芮烨的作品,名为《从沈文伯乞娑罗树碑》。诗中通过对楚州淮阴一棵古老娑罗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楚州淮阴娑罗树,霜露荣悴今何如。"

这里,诗人设问这棵曾经见证风霜的娑罗树,如今又是怎样的光景。"霜露"象征着岁月的洗礼和自然界的严酷,而"荣悴"则暗示了生命的盛衰交替。

"能令草木死不朽, 当时为有北海书。"

娑罗树之所以珍贵,在于它曾经是古人留下墨香的载体,即使是草木,也因书法而得以长存。这里提到的"北海书"可能指的是某种重要文献或碑文,强调了这棵树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荒碑雨侵涩苔藓,尚想墨本传东吴。"

诗人描写的不仅是一颗古树,还有它旁边那被岁月侵蚀、长满苔藓的荒废碑文。这棵树和这块碑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尚想墨本传东吴"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美好愿望。这里的"东吴"可能是指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或者更广义地指代某个地方或文化。

整首诗通过娑罗树和荒碑这两种历史载体,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文化遗产传承的深切关注。诗人芮烨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感,勾勒出了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9)

芮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国器。与其弟芮煇力学起家,宋绍兴十八年(1148)同中进士,后又同入太学。初仕为仁和(今杭州)尉。当地长河堰有一龙王庙,每次祭祀均有蛇出,或毁香炉,或饮尽杯中之酒,每年都有人伤亡,人皆以为是龙所为。传到任后,特意焚香设奠,蛇窜出,历数其罪,诛于堂前

  • 字:仲蒙
  • 号:“二芮”
  • 籍贯:(即芮国器)乌程(今湖州)
  • 生卒年:1115—1172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

化工着意,向柳稍梅萼,偷回春色。

蓂叶双飞政天上,一点文星初谪。

发藻儒林,当年荣耀,四海声名白。

谪仙飞貌,澹然物外踪迹。

且与笑傲瀛洲,风流词翰,自是西垣客。

异日功成辞富贵,却与赤松游剧。

一曲清歌,三千珠履,不愧非潘璧。

满斟芳醑,仰称遐寿千百。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句(其三)

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

形式: 押[元]韵

句(其二)

今日桐城王刺史,异时遗爱在吾州。

形式: 押[尤]韵

句(其一)

今作尘埃奔走人。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