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二十首(其十二)

登彼蓟门道,东望渔阳城。

渔阳秋草落,万里阴云生。

鸣笳弥旷野,虏骑何纵横。

羽书东西驰,刁斗日夜鸣。

一战左贤遁,再战谷蠡惊。

白骨蔽榛莽,落日空原平。

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怀二十首(其十二)》,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全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描绘了战场的残酷与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

首句“登彼蓟门道,东望渔阳城”,诗人站在边疆的道路上,向东遥望渔阳城,表达了对边防的关切和对远方战事的关注。接着,“渔阳秋草落,万里阴云生”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杀、压抑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残酷。

“鸣笳弥旷野,虏骑何纵横”描绘了战场上号角声声,敌军骑兵在广阔的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随后,“羽书东西驰,刁斗日夜鸣”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紧迫与持续,羽书代表着紧急军情的传递,刁斗则是军营中日夜不息的警报。

“一战左贤遁,再战谷蠡惊”描述了战争的结果,一次战斗后左贤部族逃遁,第二次战斗后谷蠡部族震惊,显示出战争的威力。然而,“白骨蔽榛莽,落日空原平”两句转而描绘了战争后的惨状,遍地的白骨覆盖在荒草之中,落日映照下的原野显得格外凄凉和平静,表现了战争对生命的无情摧残。

最后,“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即使战争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痛苦和哀伤充斥在每个人心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悲悯,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感怀二十首(其十三)

十五弄柔翰,操业游艺林。

纵志有遐览,颇见千古心。

委质事明主,岁月忽已深。

怀思敢不报,所愧在浮沉。

悲歌览青镜,长恐华发侵。

大块陶万籁,纤巨固殊音。

微尚在虚恬,经世非所任。

俛仰感白日,啸咤谁能禁。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感怀二十首(其十四)

家本东海裔,樵牧东山下。

先子秉儒术,歌音追大雅。

一吏稍浮沉,举世无知者。

眇予秉薄祜,宛洛随车马。

丘陇日以遥,松柏在原野。

风木无停音,雨露凄其洒。

一为皋鱼叹,零涕缘缨泻。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感怀二十首(其十五)

昔我珠树林,荧荧照琼岛。

子仲工文词,奇气何夭矫。

如何时不遇,岁宴空山道。

卞玉苟不开,谁知为世宝。

伤彼蕙与兰,含芳扬绿藻。

严霜被空谷,将欲同秋草。

用大世所难,咄唶令人老。

形式: 古风

感怀二十首(其十六)

习习泽中鸟,斑斑五采质。

天寒游石梁,十步不得食。

一朝栖灵囿,羽翰生颜色。

餐君玉山禾,饮君丹霞液。

道旁有寒士,感之长太息。

拂拭岂不怀,人养非所适。

愿因晨风发,振我凌空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