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四时杂咏(其一)》由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与审美取向。
首句“蝶入梨花无色”,以蝴蝶飞入梨花丛中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梨花盛开的景象,蝴蝶在花间穿梭,色彩斑斓,但此时却仿佛失去了原有的鲜艳色彩,或许是因为春天的花朵过于繁多,使得蝴蝶难以分辨出梨花的独特魅力,也可能是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繁复世界的思考。
次句“莺过青山较黄”,则转而描写春日山林中的另一幅画面:黄莺在青山之间飞翔。这里的“较黄”并非指颜色上的比较,而是通过黄莺的鸣叫与山色的映衬,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和谐自然的氛围。黄莺的啼鸣与青山的静谧形成对比,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春日山林的生动景象。
后两句“老眼不宜繁富,新诗删去齐梁”,则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个人见解。诗人认为,面对繁复的世界,老年人的眼睛可能更倾向于简洁、纯粹的事物。因此,在创作新诗时,应摒弃华丽辞藻和繁复结构,回归到更为质朴、接近自然的语言风格,避免过度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了内容的真实性和情感的深度。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崇尚,也反映了他对诗歌艺术的一种深刻理解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