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绝句(其六十二)

此理从来自不疑,奈何于此不投时。

若还上下相通处,不是天心亦不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这个道理从来都不需要怀疑
为何在这个时候却无法契合

注释

此理:这个道理。
从来:一直以来。
自不疑:毫无疑问。
奈何:为何。
投时:契合的时候。
若还:如果仍然。
上下:指社会或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层级。
相通处:相互理解或一致的地方。
天心:上天的旨意或自然法则。
亦不知:也无法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名为《论语绝句(其六十二)》。从这四句话可以看出诗人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此理从来自不疑”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道理或真相有着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需要外界的证明。这种自信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认知和体验,是一种对宇宙、生命和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

“奈何于此不投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顺应时代潮流的无奈感。这里的“投时”,意指顺应时代变化,适应当下的环境和要求。而“奈何”,则是对这种不能与时俱进状态的哀叹。

“若还上下相通处”这一句,则开启了诗人的哲思深度。他提出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使上下相通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能发现一个高低不分、沟通无碍的境界,那么一切困惑和矛盾都将得到解决。

最后,“不是天心亦不知”则是对这种理想境界的一种超然态度。诗人暗示,即便是在那个能够上下相通的理想状态,也不一定能完全洞悉宇宙之谜。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常见的“道不可言”的思想,强调了对未知和无限境界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之间的冲突,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信念与怀疑、以及人类认知极限等哲学主题。张九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炼的语言,为后世留下了一篇富含智慧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语绝句(其六十一)

区区用意在方人,所得从来未必真。

我则于斯诚不暇,枉劳臆度费精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论语绝句(其六十)

夫子何为发问初,答云寡过未能无。

斯言可谓深而宛,所以重嗟累叹乎。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论语绝句(其五十九)

尝称管仲以如仁,仁者要之即是人。

未可以仁称管仲,可于人上试经纶。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论语绝句(其五十八)

狂狷虽云执一偏,一偏所执尚能坚。

不然欲与中行士,往往其中亦未全。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