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个人才华的感慨。首句以“觟䚦徒有角,用鸷不如鹗”比喻人才虽有才能(如觟䚦的角),但若不能灵活运用(如鹰之凶猛),则难以发挥其作用。麒麟被比作有德行的人,但“走险不如猎”,暗示在险恶环境中,单纯的好心或道德并不能解决问题。
接下来,诗人赞美了友人杨德新的才学,“兰台莹而博”形容他学识渊博,子云(扬雄)式的奇字识见,暗示其不拘一格的见识。然而,他也指出社会现实令人担忧,“盗律如牛毛,民风日偷薄”,法律众多却难以根治盗贼横行,民众道德日益败坏。
最后,诗人以景结情,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色,暗含对世事变迁的感叹。“弯弓欲谁拟,聊复动鸣?”表达出对友人能否在动荡时局中有所作为的期待,以及自己闲适中的无奈。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动荡和个人抱负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