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医博士范心斋

疾病之所生,风寒燥湿毒。

浸淫侵脏腑,脉络起丝粟。

有药所不攻,针砭功始录。

有如龙潜见,岩穴通隐伏。

又如善用兵,洞窟皆驱逐。

毛皮与腠理,一二数可烛。

刺俞已及髓,投穴不中肉。

春回九地底,冰崖芽众绿。

范子故书生,于此见也独。

十年从良师,神秘卷箧椟。

我疑秦卢扁,垣墙能外瞩。

又疑华佗子,披脏先剖腹。

范生何大奇,方书可无读。

我老目已昏,烦君为濯涤。

更阅十年书,细字蝇头黑。

与子作佳传,当与太史续。

形式: 古风

翻译

疾病的产生,源自风寒燥湿毒。
病邪侵入脏腑,血脉中显现微小症候。
有些病痛药物无效,唯有针灸才能治疗。
就像龙隐藏在深山,疾病藏于隐蔽之处。
如同用兵巧妙,深入病灶将其驱除。
皮肤和腠理的细微变化,也能洞察。
针刺直达骨髓,穴位精准不伤肌肉。
春天降临大地深处,冰崖上绿意盎然。
范先生身为书生,对此见解独到。
跟随良师多年,秘籍深藏箱柜。
我怀疑秦卢扁,能透视墙壁看疾病。
又猜想华佗般,能剖开脏腑查病因。
范先生医术非凡,无需再研读药方。
我年迈视力模糊,希望你帮我洗涤。
再读十年医书,细小文字如蝇头黑墨。
让我们共同写下佳篇,续写太史的篇章。

注释

疾病:病状。
风寒燥湿毒:四种外邪。
浸淫:逐渐扩散。
脉络:血脉。
攻:治疗。
录:记录。
龙潜:龙隐藏。
岩穴:深山洞穴。
善用兵:用兵之道。
驱逐:驱赶。
腠理:皮肤纹理。
烛:洞察。
俞:穴位。
髓:骨髓。
春回:春天来临。
冰崖:寒冷的崖壁。
范子:指范先生。
书生:读书人。
良师:优秀的老师。
神秘卷箧椟:珍贵的医书。
秦卢扁:古代名医。
瞩:观察。
华佗子:另一位名医。
剖腹:开腹检查。
大奇:非常奇特。
方书:药方书籍。
目已昏:视力衰退。
濯涤:清洗、明目。
细字蝇头黑:小字如蝇头般难以辨识。
太史:历史学家。
续:继续书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岳祥赠予医博士范心斋的作品,通过对疾病成因的描绘,展现了中医理论中的风寒燥湿毒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药物和针灸治疗的独特手法。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如龙潜岩穴、善用兵驱逐病邪,形象地描述了医术的精妙。诗中提到的“刺俞已及髓,投穴不中肉”,体现了中医经络学说的精准和深度。诗人对范心斋的医术赞叹不已,认为他无需再研读医书,甚至将其与古代名医秦卢扁、华佗相提并论。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范心斋能帮助自己洗涤眼疾,并期待他的医术能被记录流传,延续太史的传统。整首诗充满了对医学智慧的敬仰和对医者技艺的赞美。

收录诗词(850)

舒岳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杨佳孙

作诗意得在句先,下笔直写意所到。

世间惟俗最难医,剖石得玉加精巧。

初如面壁无所睹,一点圆明通万窍。

杨生杨生听我言,老语谆谆毋乃耄。

生平十九未可量,淘洗晶荧方入妙。

一再三见志愈坚,嘉子至意为倾倒。

形式: 古风

赠周此山

梅花台越路,来往此番新。

风月三间屋,乾坤六尺身。

枕中铅汞术,笔下蕙兰春。

听说西江事,庐山面目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避地李山

山居门早闭,雪后树重青。

不为艰危迫,谁能险阻登。

寒机与舂应,村诵隔溪听。

绝顶观沧海,海平峰上层。

形式: 五言律诗

瞩物

灼灼日及华,朝荣夕已坠。

牵牛泫碧露,见晛歘憔悴。

拒霜舒晓红,惟愁夕阴至。

蜻蛚庇其根,亦复多愁思。

容色岂不佳,浮脆何足贵。

念此令人嗟,百年何流驶。

所以靖节翁,把菊有深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