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三章赠李洋(其一)

云气敛兮天目之颠,涛江线横兮海门溅溅。

扶桑子半兮阳乌翩,可俯而掬兮咽以天井无声之泉。

子其隐乎,吾与子兮拾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云雾聚集在天目山巅,海浪如线横跨海门溅溅作响。
太阳初升在扶桑树半空,金乌鸟翩翩起舞,仿佛能俯身捧起那无声的天井泉水。
你是否隐藏在这其中?你我一同去寻找那珍贵的香草。

注释

敛:收敛,聚集。
天目之颠:天目山的山顶。
涛江线:形容海浪如线。
扶桑子:神话中的日出之处,此处借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阳乌:指太阳。
咽以天井无声之泉:形容泉水无声地流入天井。
子其隐:你是否隐藏。
拾荃:比喻寻找有价值的事物,这里可能指寻找某种象征意义的物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首句“云气敛兮天目之颠”展现了山巅之上云雾缭绕的景象,暗示着高远和超凡。接着,“涛江线横兮海门溅溅”则描绘了海浪拍打着海岸,涛声阵阵,生动地刻画出大海的壮阔与活力。

“扶桑子半兮阳乌翩”借用了神话中的元素,扶桑树象征东方,阳乌即太阳鸟,这里暗示着日出的壮观时刻。诗人说太阳鸟在半空中翱翔,寓意着光明与希望。“可俯而掬兮咽以天井无声之泉”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亲近感,仿佛可以轻易捧起天井中那无声的泉水,流露出诗人对清幽宁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子其隐乎,吾与子兮拾荃”表达了诗人邀请朋友一同隐居山林,共享这份宁静与自然的美好,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寓含哲理,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1042)

洪咨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 字:舜俞
  • 号:平斋
  • 籍贯:汉族
  • 生卒年:1176~1236

相关古诗词

林同年被檄来体访民租寓僧舍有诗因次韵(其一)

河水清兮有县特,东方作矣未解襦。

寄声卿自用卿法,我独举酒留诗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治平寺清音堂

普门以眼听,观音以耳观。

谓得观听真,竟被耳眼瞒。

瞎却观音耳,聋却普门眼。

万法本来空,蒙头都不管。

君不见大藏五千四十八卷,第一句如是我闻无着处。

形式: 古风

罗浮高寿崔制置

罗浮高哉四百四十有二峰,三峰最高拔起金芙蓉。

耀真洞天锁溟濛,鳌背咫尺蓬莱通。

璿房瑶室深玲珑,霞袿霓袽纷丰茸。

中有老仙扰白龙,藕花冠巾九节筇。

招邀茅盈挟赤松,麾诃列缺鞭丰隆。

天鸡未叫万籁空,夜半唤出扶桑红。

下照万象方屯蒙,起踏斗柄呼东风。

扶胥云气低葱茏,海若吐蜃天投虹。

前旌招摇导祝融,从以五色骑羊翁。

苍舒梼戭伯虎熊,风后力牧常先鸿。

日用大学心中庸,暗室屋漏十目同。

夏璜荐缫旅大弓,太蔟为角谐函钟。

日星宗彝映华虫,江河健帆转蒙冲。

庆历元祐诸儒宗,立朝直声摩穹窿。

真卿长孺谁为容,白头万里行蚕丛。

清献清节乖崖忠,太平盛时适其逢。

事有至难莫如公,表里坏證阻且讧。

参苓温平匪砭攻,潜瘳膏肓夷疽痈。

三边按堵九扈丰,祥飙甘雨天为功。

趯趯和乐跃阜螽,沾沾啁哳瘖寒蛩。

雪山不隔黈纩聪,衮衣绣裳遄归东。

天津疋马两玉童,袖疏入奏明光宫。

中兴规模旧提封,直北燕蓟西崆峒。

功成跨鹤追葛洪,神光烱烱方双瞳。

金丹宝诀传枕中,负薪汲水长相从。

形式: 古风

苦笋

临轩解褐赐汤沐,一节两节水苍玉。

气严惯尝志士胆,格高厌食太官肉。

此君可人如西湖,荷边冰簟三更铺。

心知爽快不宜过,柰此风月人间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