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桥石天台水谷帘,峰回秀拥更深严。
我来便欲兼忘世,少立清风为拂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清之游历山水的场景。首句“桥石天台水谷帘”形象地展现了山水间的桥梁、石径和瀑布,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接下来的“峰回秀拥更深严”则写出山势回环,景色秀美,夜晚的寂静与庄严气氛愈发浓厚。
诗人表达出自己在此地的超然心境,“我来便欲兼忘世”,流露出对尘世的暂时遗忘和对自然的深深沉浸。他站在清风中,感受着微风吹拂胡须,享受这份宁静。“少立清风为拂髯”这一细节,既写实又富有诗意,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致,以及诗人的心境变化,展现出宋代文人墨客对于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的情感与环境相互映照,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那份淡泊与宁静。
不详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雨馀日脚到天涯,十里平山戴晚霞。
疑是千虹蟠绛阙,频移光景入仙家。
夜听寒蛩晓听蝉,梧桐疏雨晚秋天。
空斋抱膝元无事,半是痴憨半是禅。
谁道寒官俸给稀,赍装满路得追随。
秋光不与诗肠算,无限江山信笔支。
竹边深静纳新晴,瘦策徐行足力轻。
曲槛负墙尘不到,游蜂时寄采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