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德洪明甫伯与暮春六日同登乌石饮于浴鸦池琴侍以石上坐忘归分韵得石字

老怀不知春,但爱远峰碧。

乘高恣遐观,未快双目击。

稍为松根坐,遂与参井逼。

女娲补天馀,坠此百鍊石。

摩挲苍藓痕,上有鸦沿迹。

引觞起自斟,盏面不容滴。

举头挽飞云,颇觉天半窄。

追随二三子,顾我独衰白。

向来舞雩春,胜践同今昔。

偶忘千岁忧,共此一笑适。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迈的心中不再知觉春天,只爱那远处青翠的山峰。
登上高处尽情远望,双眼却未能尽享美景。
稍作停留坐在松根旁,感觉仿佛与参井相邻近。
这是女娲补天后遗留的石头,经历了千锤百炼。
抚摸着斑驳的青苔痕迹,上面还有乌鸦的飞翔痕迹。
拿起酒杯自己斟满,生怕酒液溢出杯沿。
抬头仰望飘动的白云,觉得天空似乎变得狭小。
跟随朋友们,却发现只有我显得衰老苍白。
回想往昔在舞雩台上的春日,今日的胜景同样美好。
偶尔忘却千年忧虑,此刻共享欢笑是多么适宜。

注释

老怀:年迈的心情。
远峰碧:远处的绿色山峰。
乘高:登上高处。
遐观:远望。
女娲补天: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百鍊石:经过千锤百炼的石头。
摩挲:抚摸。
鸦沿迹:乌鸦留下的痕迹。
引觞:拿起酒杯。
天半窄:天空显得狭窄。
衰白:衰老苍白。
舞雩春:古代春季祭天祈雨的活动。
一笑适:欢笑适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忘我的境界。开头“老怀不知春,但爱远峰碧”直接描绘出诗人的心境,不再沉迷于春光,而是对远处青翠的山峰产生了浓厚的情感。

“乘高恣遐观,未快双目击”表明诗人喜欢登高望远,观赏自然景致,这种行为让他的眼睛得到了满足。紧接着,“稍为松根坐,遂与参井逼”则是说他偶尔在松树下坐下,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女娲补天馀,坠此百鍊石”引入了神话元素,意在表达这里景色之美,如同女娲补天时落下的瑶石。接着,“摩挲苍藓痕,上有鸦沿迹”则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

“引觞起自斟,盏面不容滴”表达了诗人饮酒赏景的快乐心情,而杯中的酒水充满,几乎要溢出。诗人举头望天,“颇觉天半窄”是因为被山峰所环绕,感觉天空变得狭窄。

“追随二三子,顾我独衰白”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他跟随着几位朋友,但当他回头看时,却发现自己落单,头发也早已斑白。

最后,“向来舞雩春,胜践同今昔。偶忘千岁忧,共此一笑适”是说诗人常年与友人在春天赏花,但今天的景象更胜往日,他甚至忘记了千年的忧愁,只为这一刻的快乐而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忘我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久雨(其一)

诗肩不柰晓风酸,后土何时得暂乾。

石鼎饭馀茶乳细,竹炉经罢柏烟残。

龙游未歇千山暗,豹隐方深一坞寒。

白发飘零江海上,朔云收恨赴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大宁寺

三山覆苍鼎,一涧走青蛇。

檀峦众好树,密护如来家。

当年契禅人,虎御穿云霞。

真踪久不昧,殿阁峨金沙。

我来风雨秋,脚踏缤纷华。

松窗历高下,石磴缘攲斜。

境静心自远,山穷兴徒赊。

归辔不可留,哀猿响清笳。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子美士曹送示梅花似表弟有诗因次其韵

春花先到诗翁家,融和入木生妍华。

攀条不减陇头赠,与我病眼增空花。

轻绡衬雪香未透,月中妃子新来瘦。

意态轻盈总不如,孤芳雅合群花右。

速令解盎倾彫胡,叩门换酒呼长须。

对花剧饮百不问,此身如视秦人臞。

一枝相恼已如许,况及秀发连根株。

春工日夜正剪刻,东邻□好公知无。

会须空腹贮好语,醉中要看云烟书。

形式: 古风

山行遇雨

沧溟四乾青虬立,碧云摩霄高嶪岌。

六丁夜挽天河倾,石骨无尘露苍湿。

长风吹雨不成丝,飞鞚冲山带烟入。

羲和回驭还青冥,布谷催耕唤春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