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次韵和晁应之四首(其二)

西风淅淅满征衣,天畔危亭面翠微。

云解映山常漠漠,叶知辞树亦依依。

苦饥黄鹄犹谋食,无事轻鸥得远飞。

落日秋风满江汉,杖藜三叹未能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秋风吹过,吹满了战士的衣物,他站在边疆的亭子上,面对着青翠的山峦。
云层散开,山色朦胧,树叶离开树枝时也显得恋恋不舍。
饥饿的黄鹄还在寻找食物,而无事的海鸥得以自由飞翔远方。
夕阳西下,秋风满江,我拄着藜杖,多次叹息,却无法回家。

注释

西风:秋风。
征衣:出征或旅行时穿的衣服。
危亭:高高的亭子。
翠微:青山的绿色边际。
漠漠: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
依依:形容物体摇曳或离别时的不舍。
黄鹄:大雁,这里比喻饥饿的人。
轻鸥:轻盈的海鸥。
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
杖藜:拄着藜杖。
三叹:多次叹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风景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西风淅淅满征衣"一句,设定了秋季的氛围,西风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也常被用来形容离别和哀伤的情感。"天畔危亭面翠微"则描绘了一座临近天边的高耸亭台,其色彩呈现出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忧郁的绿色。

接下来的"云解映山常漠漠,叶知辞树亦依依"两句,以云和叶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它们与山和树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感慨。这里的“漠漠”和“依依”都给人一种萧索孤寂之感。

"苦饥黄鹄犹谋食,无事轻鸥得远飞"两句,则通过对比黄鹄(一类水鸟)艰难寻找食物与轻鸥(一种水鸟,可能指鸥类)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平和无奈。黄鹄在苦苦寻觅食物,反映出诗人生活中的困顿,而轻鸥则象征着自由和放纵,是诗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最后两句"落日秋风满江汉,杖藜三叹未能归"表达了诗人在夕阳西下、秋风渐起时所感受到的情怀。诗人手持拐杖,行走于江汉之间,不禁发出三声叹息,却依然无法返回心之所向。这里的“满江汉”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充盈,而“未能归”则是对归宿无望的一种表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致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遗兴次韵和晁应之四首(其三)

女几山前云雨收,五更星斗转西楼。

苍苍淡月关河晓,袅袅西风观阁秋。

独鹤有求时饮啄,孤云无事任沉浮。

可怜白发张公子,还望西山歌四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遣闷

为问庭前鹊,归期何太迟。

旧传能报喜,东去是何时。

黄叶西风急,幽花白露滋。

朝朝清洛水,坎坎只东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酬同年徐正夫司户时欲卜筑嵩洛间

少别老相见,无言空惘然。

功名属多病,诗酒乐衰年。

釜厌颜公粥,囊须赵壹钱。

归装何日办,嵩少好林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僦居小室之西有隙地不满十步新岁后稍暖每开户春色斗进戏名其户曰嬉春因为此诗

苍苍老桧已消雪,冉冉烟芜欲斗妍。

围得青春数亩地,断将平楚一方天。

春风入户如相觅,新月低窗最可怜。

老子婆娑便终日,一壶春酒与周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