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老屋欹斜挂薜萝,柴门寂寂断经过。
拥阶梧叶落无数,带雨黄花开正多。
三《易》龙蛇轻动蛰,《二南》钟鼓自平和。
素心人远谁同调,絺绤凄风独放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荒凉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屋倾斜、覆盖着薜萝,柴门紧闭、少有人迹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梧桐落叶满阶,黄花在雨中绽放,更添几分秋意的萧瑟与生命的顽强。
接着,诗人以“三《易》龙蛇轻动蛰”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动态与古老的《周易》哲学相联系,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内在规律。而“《二南》钟鼓自平和”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主题,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喧嚣的世界之外,也存在着一种永恒的平静与秩序。
最后,“素心人远谁同调,絺绤凄风独放歌”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在清冷的秋风中,诗人独自歌唱,似乎在寻求心灵的共鸣与慰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不详
姑采墙下桑,妇采陌上桑。
桑叶昨嫩今日老,天气今晴昨日好。
嗟蚕无粮,妇诅枯桑。
邻桑沃若蚕早熟,四月新丝上杼柚。
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
守候蚕眠不思卧,麦秋寒觉夜难过。
蚕荒舅姑怒,蚕熟新妇苦。
今年四月少晴时,蚕病家家不出丝。
新丝价长旧丝上,旧丝未赎新丝当。
有丝不上身,有丝不卖人。
县官征比已赦租,家主只恐臀无肤。
王孙何事不重游,零落秾华略似秋。
燕蹴恰逢沾舞袖,风扶犹欲上歌楼。
今生约已东皇判,未了缘从夕照留。
色相由来总无著,有生只合住丹丘。
玉洞桃花也自红,拟将烂漫答春风。
岂知狂客归来晚,零落青山碧涧中。
习静长翻《般若经》,每依月观与风亭。
自从环佩无消息,檐马丁冬不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