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庄新晴晓望

幽居难得此山庄,傍石依岩谷缭墙。

左右峰尖双插耳,萦纡径曲九回肠。

高田架木通流水,广陌编茅护嫩秧。

又值新晴天乍晓,子规声里遍春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双峰庄的自然风光与农事活动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幽居难得此山庄”,点明了双峰庄的隐秘与难得,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接着,“傍石依岩谷缭墙”一句,通过“傍”、“依”、“缭”等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山庄四周山石环绕、山谷蜿蜒的自然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左右峰尖双插耳,萦纡径曲九回肠”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双峰庄独特的地形地貌。左右两侧的山峰如同插入云霄的耳朵,蜿蜒曲折的小径则仿佛在诗人心中勾勒出一幅九曲回肠的画卷,既表现了山势的险峻,也暗示了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

“高田架木通流水,广陌编茅护嫩秧”描绘了农耕场景,高高的田地上架设着木桥,让水流畅通无阻,宽阔的田间小路用茅草编成,保护着嫩绿的秧苗。这一画面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也蕴含着对辛勤劳动和丰收希望的赞美。

最后,“又值新晴天乍晓,子规声里遍春光”两句,以清新明亮的晨景收尾。新晴的天空下,子规鸟的啼鸣声中,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充满希望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双峰庄自然景观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活力的颂扬。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双溪庄题壁(其一)

负耒人惟学守雌,黄童白叟乐熙熙。

双湾水足平田沃,四壁峰高晓日迟。

石径行间花气馥,茅檐隐处柳阴垂。

此乡我若来为主,半业耕渔半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双溪庄题壁(其二)

地迥嚣尘寂不闻,棕鞋随兴踏苔纹。

羊肠径曲逶迤远,燕尾流斜左右分。

绝壑林扉疑蓄雨,深山岩穴尽巢云。

竹床置向泉根上,六月何曾暑气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内湖庄

平陇多栽稻,高园半种茶。

溪弯沙岸仄,径曲竹篱斜。

老屋栖深树,閒门掩落花。

地幽人境隔,耕读足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内湖僧舍小憩

古寺隐蚕丛,逶迤曲径通。

风微钟懒送,水急碓勤舂。

老柏春华吐,重峦晚翠笼。

泉渚悬绝涧,百尺似飞虹。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