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房观穫示轩举

慰情涉林坰,乘霁得观穫。

人烟广莫野,十数即墟落。

黄云错蒲苇,弥望际丛薄。

沮洳自古然,潴防恃力作。

物穷例返本,敦俗孰农若?

耘耔以俟天,操蹄愿已约。

营田有遗迹,稍稍事芟斫。

犹似陶江佃,羡君好腰脚。

平生习畴垄,老顾无住著。

休日亦自难,相从一宿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宝琛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一次观稻之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农村生活的和谐画面。

首句“慰情涉林坰,乘霁得观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慰藉,趁着雨后的晴朗天气,他踏入了广阔的田野,得以观赏稻谷的丰收景象。接着,“人烟广莫野,十数即墟落”描绘了田野间散布着稀疏的人家,村落虽小却充满生机。随后,“黄云错蒲苇,弥望际丛薄”则以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展现了稻田中金黄色的稻穗与绿色的蒲苇交织的美丽画面。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稻田的自然环境,“沮洳自古然,潴防恃力作”,指出稻田地势低洼,需要人工筑堤防洪,体现了古代农民的智慧和辛劳。

“物穷例返本,敦俗孰农若?”表达了诗人对农业文明的赞美,认为在物质匮乏时回归自然本真,而农耕文化是最能体现这种敦厚习俗的。“耘耔以俟天,操蹄愿已约”则描绘了农民们辛勤耕耘,等待自然的馈赠,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简单质朴的愿望。接下来,“营田有遗迹,稍稍事芟斫”提到农田留下的历史痕迹,以及农民们在田间进行的日常劳作。

最后,“犹似陶江佃,羡君好腰脚”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田园生活的向往,羡慕那些能够自由自在行走于田间的农夫。“平生习畴垄,老顾无住著”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一生致力于学问与政事,但内心仍渴望回归自然的感慨。“休日亦自难,相从一宿乐”则点明即使在休息日也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与朋友相聚一夜便感到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农耕文化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展重阳同石遗嘿园宿师子窝因过秘魔压

秋深赴霜林,常恐风先我。

谁知前夕雪,断送陆浑火。

渥丹变焦墨,入画亦自可。

狂飙通夜号,千树晓不堕。

成毁时则然,造物测或叵。

君看初日丽,倏尔黑云裹。

却趁半晌晴,秘魔厓下坐。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华卿协揆侨居天津感念去岁赏秋海棠用同馆天宇韵见寄依和

断肠花尽又霜天,心似寒灰不复然。

金马尚容充小隐,月泉何意结今缘?

史宬笔削关传信,社饭思量忍溯前?

欲藉门生询足疾,篮舆准抵地行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九月二十九夜大风不寐作

狂风如雷不肯停,中有无数寒号声。

又疑控弦万骑下,欲曙不曙甘长醒。

去年今日泛舟处,立冬未届昨已冰。

大钧失柄五纪舛,不怪四气相侵陵。

何辜道旁冻死骨,谁实阶厉天无刑。

神州累棋更幅裂,熙熙贺厦宁异情?

馀生皈佛恋桑下,敢望身及黄河清?

团城松栝日相见,输汝历历金元明。

形式: 古风

得仲勉书寄答其意

万里生还已岁除,刳肝犹拟献辰居。

坐看沉陆吾真愧,痴想回天汝亦疏。

相见幸留垂秃发,得归共理旧藏书。

举家总食先臣泽,薄薄田园是俸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