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晋文渊阁及太子太保愧感有述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行为的反思。
首句“四载驱驰一念馀”,描绘了长时间的奔忙和努力之后,只剩下最后一丝坚持。接着,“朝天归阙两何如”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朝堂与归家之间,如何做出选择,体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了翁徒奉便宜诏,德秀终思衍义书。”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了翁”,指宋代的名臣赵抃,以清廉著称;二是“德秀”,可能是指唐代的名相张九龄。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正直的追求,以及对某些官员只求便利而忽视原则的批评。
“岂有忠言垂国史,漫劳资政宠戎车。”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正直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忠言应当被历史铭记,而非仅仅为了权势和地位而行动。
最后,“单骑已逊汾阳久,市骏休言自隗初。”引用了汉代名将李广和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勇气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未能像古人那样显赫,但依然坚守着内心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以及对忠诚、责任和正直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