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友人苏存晦山居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考。首句“何日驱鸡犬,峰头纪汉年”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好奇,仿佛在想象中,友人居住的山峰上,鸡犬相闻,岁月静好,如同古代的汉朝一般宁静和谐。接下来,“能无苦霜露,直可谢风烟”两句,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霜露和风烟,暗示了山居生活的清苦与孤寂,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认同。
“下视初生月,閒商已过天”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诗人从高处俯瞰,初升的月亮映照着四周,而远处的山林似乎已经进入了梦乡,显得格外宁静。这里的“閒商”可能是指夜晚的寂静,或是某种特定的乐器声,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
最后,“秋晴怜美夜,极目念枯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土地、农业的深深关切。在秋天晴朗的夜晚,诗人极目远眺,心中不禁想起了那些因干旱而干涸的农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山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