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新学诗

有嘉新学,潭守所作。守者谁欤,仲庶氏吴。

振养矜寡,衣之褰襦。黔首鼓歌,吏静不求。

乃相庙序,生师所庐。上漏旁穿,燥湿不除。

曰嘻迁哉,迫阨卑污。当其坏时,适可以谋。

营地虑工,伐楩楠槠。撤故就新,为此渠渠。

潭人来止,相语而喜。我知视成,无豫经始。

公升在堂,从者如水。公曰诲汝,潭之士子。

古之读书,凡以为己。躬行孝悌,由义而仕。

神听汝助,况于闾里。无实而荂,非圣自是。

虽大得意,吾犹汝耻。士下其手,公言无尤。

请诗我歌,以远公休。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一座新建立的学府的赞美之情。开篇“有嘉新学,潭守所作”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主题,即是潭州(今湖南长沙)新建的一所学宫,由地方官员主持建设。随后通过对学宫环境和建筑的细致描写,如“振养矜寡,衣之褰襦”、“黔首鼓歌,吏静不求”等句子,展现了学府的庄严与肃穆气氛。

诗中还穿插着对教育意义的阐述:“乃相庙序,生师所庐。上漏旁穿,燥湿不除。”这里通过对庙堂建筑状况的描述,反映出地方官吏和百姓对于修建学府的重视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曰嘻迁哉,迫阨卑污。 当其坏时,适可以谋。”这一段话语表达了诗人对旧学宫破败状态的感慨,以及新学宫建立的及时性和必要性。

接着,“营地虑工,伐楩楠槠。撤故就新,为此渠渠。”则是对新学府建设过程的具体描写,展示了当地官民共同努力的场景。

“潭人来止,相语而喜。我知视成,无豫经始。”这里通过“潭人”一词,强调了地方居民对于新学府的期望与欢喜,诗人自己也对这座新学宫的完成感到满意和自豪。

后半部分则是对“公”的颂扬,可能是指主持此事的地方官员或士大夫。诗中赞美其教诲之能:“公升在堂,从者如水。公曰诲汝,潭之士子。”并且强调了传统的读书为己、躬行孝悌和仕途由义的教育观念。

结尾部分“神听汝助,况于闾里。无实而荂,非圣自是。虽大得意,吾犹汝耻。”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官员或士大夫在地方推行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期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个人名誉与社会评价的关注。

最后,“士下其手,公言无尤。请诗我歌,以远公休。”则是诗人向这位“公”表达敬意,并请求其赐诗,希望以此来庆祝新学府的建立,同时也是对“公”的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新建学宫的描写和对教育意义的阐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儒家文化和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地方官员推动此类建设的赞赏。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西太一宫楼

草际芙蕖零落,水边杨柳攲斜。

日暮炊烟孤起,不知鱼网谁家。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宫词

六宅新妆促锦,三宫巧仗丛花。

一片黄云起处,内人遥认官家。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形式: 六言诗 押[齐]韵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

草色浮云漠漠,树阴落日潭潭。

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江南。

形式: 六言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