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祠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纵目远眺,只见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近处古老的三闾祠,却萧条冷落,背城而立。
不要埋怨当时无人了解你忠心耿耿,历史上没有庸俗小人不忌贤妒才。
驱逐流放哪里能消除亡国之恨,直至今日逢年过节也总是激起楚人的悲哀!
蕙兰白芷年年绿遍湘江沅江两岸,料你英灵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注释

三闾(lǘ)祠:位于湖南汨罗,为纪念屈原而建。
屈原曾官三闾大夫,故名。
极目:纵目远眺,尽目力所及。
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
放逐:屈原曾经被流放。
亡国恨:楚国灭亡在屈原逝世以后,但在屈原生前,楚国郢(yǐng)都就已经被秦兵攻破,屈原作有《哀郢》。
岁时:一年中的节令。
楚人:即居住在楚地的人。
湘兰沅芷:“湘”、“沅”均为水名,今湖南境内的两条江流。
“兰”、“芷”均为芳草名,屈原常用以比喻正人君子及自比。
吟魂:诗人的灵魂。
这里指屈原。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三闾祠》,描绘了诗人站在平远江山之巅,回望古祠坐落在城墙之外的宁静而荒凉景象。诗人感慨万分,即使在世间知音难觅,也不应因此自我贬低,因为庸人往往会对才子产生嫉妒。他进一步思考,被放逐的遭遇并不能消除亡国之恨,反而会在每个年节触动楚人的哀思。最后,诗人借湘兰沅芷年复一年的翠绿,表达了对屈原吟游之魂的深深怀念,暗示其精神将永远在故地流转。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命运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97)

查慎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 字:夏重
  • 号:查田;后改名慎行
  • 籍贯:海宁袁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50~1727

相关古诗词

早过大通驿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悬岩峭壁间缘梯上下与猿猱无异睹之心恻而作是诗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

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

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

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雨过桐庐

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

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

雨蓑烟笠严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虎啸猿啼万壑哀,北风吹雨过山来。

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

地险昔曾资剧贼,时平谁敢说雄才。

煎茶好领闲僧意,知是芒鞋到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