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

碧池如染,把玻璃甃就,纤埃都绝。

西国夫人空里坠,圆盖亭亭排列。

莹质无瑕,尘心不染,远社堪重结。

当时盛事,虎溪茗碗翻雪。

千载此意谁论,人争买笑,醉眼看罗袜。

坐上如今皆我辈,素蕴从来蠲洁。

击节临风,停杯对月。浩气俱英发。

两翁仙举,玉堂正在金阙。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清澈的池塘如同被染色,用玻璃精心砌成,连细微尘埃都难以留存。
西国夫人的身影在空中飘落,圆顶的亭台静静排列。
晶莹剔透没有瑕疵,心灵不受尘世污染,远方的聚会值得再次相约。
当年的盛事,虎溪边的茶碗中翻腾着雪花般的茶沫。
千年过去,这样的雅趣还有谁会谈论?人们争相购买欢笑,醉眼看着轻盈的丝袜。
如今在座的都是我们这样的人,素雅的气质自始至终洁净。
在风中击节而歌,对着明月停下酒杯。豪情壮志一同焕发。
两位老仙人举杯共饮,他们的仙姿映照在金色的宫殿中。

注释

碧池:清澈的池塘。
玻璃甃:用玻璃砌成。
纤埃:细微的尘埃。
西国夫人:可能指仙女或神话人物。
圆盖亭亭:形容亭台顶部圆润挺立。
莹质:晶莹的质地。
尘心:世俗之心。
虎溪:历史上的文化名地。
罗袜:古代女子的丝袜,象征女性之美。
素蕴:朴素而高雅的气质。
击节:打拍子,表示赞赏或激昂的情绪。
玉堂:古代宫殿中的厅堂,也指仙境。
金阙:金色的宫殿,代指天宫或皇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思考。

“碧池如染,把玻璃甃就,纤埃都绝。” 这几句描绘了一片清澈见底的水面,没有半点尘埃,宛如用玻璃制成的镜子一般明净。这里的“碧池”象征着纯洁无瑕的境界。

“西国夫人空里坠,圆盖亭亭排列。” 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装饰物或建筑,通过对其形状和排列方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赏识与追求。

“莹质无瑕,尘心不染,远社堪重结。” 这几句强调了一种材质和精神上的纯净,不受外界污染。同时,“远社”可能暗示着对远古或遥远事物的怀念,而“堪重结”则表现了这种记忆或情感的深刻与持久。

“当时盛事,虎溪茗碗翻雪。” 这里提及的是一种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即使读者联想到了古代某种盛世美好的事物。虎溪茗碗翻雪则是对这种美好的生动写照。

“千载此意谁论,人争买笑,醉眼看罗袜。”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人们追求和争夺这些美好的现象。同时,“醉眼看罗袜”则描绘了一种宴席上的欢愉场景。

“坐上如今皆我辈,素蕴从来蠲洁。” 这里诗人提到了与自己同一时代的人们,以及他们所保持的纯净无瑕的品质。

“击节临风,停杯对月。浩气俱英发。” 这几句则描绘了一种宴席上的情景,人们在风中击节高声歌唱,在明月之下举杯畅饮,表现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情感与气概。

“两翁仙举,玉堂正在金阙。” 最后几句则可能指向了某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或是对某个特定场所的描绘,通过这种描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高洁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和历史盛事的回忆,以及对于纯净精神与豪迈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收录诗词(61)

卢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三)

好风明月,共芙蕖、占作人间三绝。

试问千花还□□,敢与英姿同列。

一曲千钟,凌云长啸,舒放愁肠结。

人生易老,莫教双鬓添雪。

回首蝇利蜗名,微官多误,自笑尘生袜。

争似玉人真妩媚,表里冰壶明洁。

露下寒生,参横斗转,又听胡笳发。

夜阑人静,一声清透云阙。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武陵春.赓何显夫小舟有景

红荻黄芦秋已老,妆点楚江头。更有吴姬拨小桡。

来往自妖娆。款款舣舟临别岸,短缆系花梢。

料得前身是莫愁。依旧有风流。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武陵春

常记江南春欲到,消息付南枝。疏影横斜照水时。

月淡暗香迟。可惜江头千树玉,雨暗更风欺。

传语东君管领伊。憔悴有谁知。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画堂春

轻红桃杏斗娇妍。晓来葱茜祥烟。

霓旌绛节下云天。行地神仙。

盛事频封锦诰,歌声齐劝金莲。教从沧海变桑田。

富贵长年。

形式: 词牌: 画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