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拜访旧读书房时的感慨与心境。首句“往作关东客,来携一束书”点明了诗人的过往经历和此次来访的原因,他曾经作为关东的客人,带着一捆书籍而来,暗示着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过去的回忆。
接着,“旅人观所主,野性乐玄虚”两句,通过“旅人”这一角色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环境和内心的描述。这里的“所主”可能指的是读书房的主人或其精神所在,而“野性乐玄虚”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过事都如梦,精庐宛若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梦幻般的感受,诗人认为过去的事情如同梦境一般,而这次重访的读书房,却仿佛回到了最初的状态,没有改变,给人以不变的慰藉。
最后,“空怜两蓬鬓,萧飒十年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两蓬鬓,形容头发稀疏,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萧飒”,形容景象凄凉,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给诗人带来的感伤。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青春不再、年华易逝的无奈与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对知识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