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七十方强半,天胡不慭遗。
致身虽宰辅,遭世已艰危。
计策安宗社,勋庸载鼎彝。
国雠犹未灭,岂料哲人萎。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吴芾的作品,属于豪放派词风。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危机的忧虑,以及对英雄人物能够安定社稷、拯救时艰的殷切希望。
"七十方强半,天胡不慭遗"中,“七十方”可能指的是广阔的疆域或是庞大的国力,而“强半”则表明这些力量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天胡"一词通常用来形容边塞之地的荒凉与遥远,"不慭遗"则意味着对这片土地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致身虽宰辅,遭世已艰危"这一句表明诗人本身虽然位高权重,但国家所面临的困境依旧严峻。"宰辅"通常指的是宰相或其他高级官员,而"遭世已艰危"则强调了时局的险恶。
"计策安宗社,勋庸载鼎彝"中,“计策”意指智谋和计划,而“安宗社”则是希望能够稳固国家和宗族。"勋庸"一词常用来形容功绩或勋章,"载鼎彝"则象征着对过去先贤的颂扬。
最后两句"国雠犹未灭,岂料哲人萎"中,“国雠”即国家的大难或灾难,而“犹未灭”表明这些困境尚未解除。"岂料"意为难以预料或想象,"哲人"指的是有智慧和远见的人物,"萎"则意味着衰败或失去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能够解决国难、拯救民众的英雄人物的期待和尊崇。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贵处人臣极,居忘相位尊。
朝廷名德重,前辈典刑存。
方喜生同世,俄惊吊在门。
百年知己恨,寂寞向谁论。
伊昔宣和际,公来射策初。
独陈天下事,不负古人书。
宣室方前席,苍生欲奠居。
黑头成奄忽,天意果何如。
蚤岁登三事,皇朝第一人。
声名塞寰宇,功业在生民。
千载风云会,三朝柱石臣。
堂堂无复见,空忆吐车茵。
中原耆旧久彫零,赖有夫君尚典刑。
持节有心吞朔骑,请缨无路报朝廷。
壮图落落嗟难合,末俗纷纷笑独醒。
坐蜕已超尘世去,空馀遗像在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