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其一)

石梅落落欲黄时,细两濛濛暗不开。

数日不行台下路,不知江水过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石梅即将凋零,细雨蒙蒙,光线昏暗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凄美。

首句“石梅落落欲黄时”,点明了季节的转换,石梅在秋天逐渐枯萎,颜色由绿转黄,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这里的“落落”二字,既形容了石梅稀疏的状态,也暗示了生命即将结束的寂寥感。

次句“细雨濛濛暗不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细雨如丝,笼罩在天地之间,使得视线变得模糊不清,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轻纱覆盖,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之美。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如同外界的环境一般,被一层淡淡的忧愁所笼罩。

后两句“数日不行台下路,不知江水过山来”,则从静态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动态的思考。诗人长时间未行经台下的道路,似乎在暗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逃避或沉思。而“不知江水过山来”的描述,则将自然界的流动与变化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联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江水不息地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循环,而“过山来”则暗示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生,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无法阻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宇宙法则之间关系的探索。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下(其二)

石台竹径自天成,细草芳花随地生。

白发老人无是处,一枝枯竹伴经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江水二首(其一)

江水入溪来,无复故溪处。

山前浮大艑,前日行人路。

遥堤半灭木,茅舍驯鸥鹭。

始知南山远,欲往不易渡。

世事宁有定,吾生若朝露。

大海为陆陵,昔人非大悟。

形式: 古风

江水二首(其二)

江水何漫漫,青山眇无畔。

欲寻青溪源,鱼龙路已断。

今年刈麦早,无复为人患。

独怜行路子,束马高山半。

暑雨未当止,浮云漭不散。

行听瀑泉鸣,葛帽临幽涧。

形式: 古风

太古师弹琴示道辅

我卧南山正如梦,朝来欲过左史洞。

阳羡羽人惠相访,三尺焦桐行自从。

山上赤日烈如火,洞里石泉凝作冻。

挥手一奏离骚曲,促轸重作高山弄。

岩下隐隐白云生,松风泠泠幽鸟哢。

谁识襄阳魏夫子,缁衣远来自崤雍。

身出重围战不死,振翼江南若孤凤。

数日相从甘淡薄,不与人间同倥偬。

夫子能知琴中趣,不叱老夫无世用。

三人出洞日已斜,青山茫茫烟瞢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