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郎中弟见寄(其二)

病着先寻丘首地,林松已约野僧栽。

他年地下从诸老,何必人间咏八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病弱时就先寻找适宜的丘陵之地,那里已有林木,松树已邀请了野僧来种植。
将来死后,跟随众多前辈长眠地下,又何须在人间悲叹哀歌。

注释

丘首地:适合安葬的地方。
林松:成片的松树林。
野僧:来自山野的僧人。
他年:未来。
地下:墓地。
诸老:众多前辈。
何必:何须,何必还要。
八哀:八哀诗,古代哀悼诗的一种。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弥逊所作,名为《次韵郎中弟见寄(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似乎在病中,心境有些沉重,但他并没有沉浸在痛苦之中,而是选择了超然物外的态度。

“病着先寻丘首地”,这里的“病着”表达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他因为生病而不能出行,这种无奈和不便也反映出了诗人当时的情绪。然而,他没有沉溺于这种情绪之中,而是转向了更为超脱的事情,即寻找安葬之地。这一行为显示出诗人对于生命结束后事的考虑,体现了一种对死亡坦然的态度。

“林松已约野僧栽”,这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安排。他已经邀请了一位隐居在山林中的僧侣(野僧)来帮助他选择并栽培墓地周围的树木。这里的“林松”象征着长寿与坚韧,通过这种安排,诗人似乎是在用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某种形式的期待。

“他年地下从诸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另一种态度,即在死后,他希望自己能像古人一样,安然地长眠于地下。这里的“诸老”指的是古代的先贤或历代之人,他们都已经去世,安葬于地下,而诗人希望自己的结局也能够如此平和。

“何必人间咏八哀”,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心态。他认为没有必要在人间过多地表达悲伤或哀悼之情。这里的“八哀”可能指的是古代对于死者的各种哀悼之词,或者是对于生命消逝的不同形式的感叹。而诗人却选择了超脱,他不愿意让生者为他而悲伤,希望能够得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安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病中思考和对待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接受,更是一种对于生与死哲学思考的呈现。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郎中弟见寄(其四)

十年不踏横山路,日望白云千里思。

宰木可围人更老,长镵犹记共栽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次韵拾青轩咏竹

论诗远到二南风,句里波涛得意浓。

我亦赓酬还自笑,真成鱼目眩骊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次韵春日即事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次韵赵表之道中见梅之作(其二)

不是先争特特开,只缘沙际欲春回。

行人浪起空华想,一夜归心着梦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