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忆家山似画,寒食后、丽人行。

并缆系垂杨,褰帘却扇,细语闲评。

纵横竹炉茶碗,也当他、斗酒听啼莺。

记得半塘烟柳,昔年曾伫狂生。泠泠。

归梦寄泉声,和醉拥倾城。

看袖拂乌丝,裙挥白练,薄负才情。丁宁。

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

弹到秋江一曲,为谁红泪飘零?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鉴赏

此词《木兰花慢》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深情的画面,将思乡之情与回忆中的美好时光巧妙融合。

开篇“忆家山似画”,以山水之景起笔,勾勒出一幅如画般的家乡景象,唤起了读者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怀念。紧接着,“寒食后、丽人行”一句,点明了时间与人物,寒食节后,佳人们在春日里漫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温馨。

“并缆系垂杨,褰帘却扇,细语闲评”几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活动的雅致与和谐,垂杨轻摆,窗帘轻启,女子们低声细语,闲适地品评着周围的一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纵横竹炉茶碗,也当他、斗酒听啼莺”进一步深化了场景的雅趣,竹炉茶香与斗酒听莺,两种不同的生活情趣交织在一起,既体现了文人的风雅,又不失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记得半塘烟柳,昔年曾伫狂生”则将思绪拉回过去,回忆起往昔的岁月,那时的自己或许也曾是那个痴情的狂生,站在烟柳半塘边,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泠泠。归梦寄泉声,和醉拥倾城”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归梦中,泉水潺潺,与醉意相融,拥抱着倾城的美景,仿佛身在其中,感受着家乡的温暖与宁静。

“看袖拂乌丝,裙挥白练,薄负才情”描绘了女子们的动作之美,袖拂乌丝,裙挥白练,不仅展现了她们的优雅姿态,也暗示了她们内在的才华与情感。

“丁宁。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在月明之夜,清露之下,能够静享秦筝之音,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弹到秋江一曲,为谁红泪飘零?”以问句收尾,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现实与未来的感慨,似乎在问,这曲秋江之歌,又是为了谁而弹奏,又是为了谁而飘落了红泪?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怀旧色彩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深深的思乡之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红影

有命从他薄,无才倚佛怜,听小娃亲切,私语曲屏边。

乍闲情,教掠鬓,更密意,试凭肩。

好减却、绣工夫,同理十三弦。

偶经挑笋处,刚值斗茶天。

泥人何事,新来不似从前。

料多应、提起断肠消息,今番惆怅对花眠。

形式: 押[先]韵

疏帘淡月

沈腰织细,正芙蕖初日,露摇珠碎。

别是天工,剪付一双秋水。丁宁莫作红楼醉。

怕情多、易添憔悴。曲终人杳,数峰江上,唤湘灵起。

但回首、绮罗丛里。几曾怨得,旧香新翠。

老去风情,终古可怜身世。知卿未解闲愁味。

倚清歌、犹滞巴里。停樽如梦,顾携碧月,照他无寐。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七娘子

小屏风上山无数。就中只问西江路。

指点孤舟,水村烟渡。还愁梦里行来误。

一程程递相思铺。一更更漏离魂鼓。

说向天涯,今宵最苦。怕伊憔悴还休诉。

形式: 词牌: 七娘子

清平乐.书任城店壁,壁上多明季公车名士留题之作,缕经垩抹,不复可认,因撮其字句,连缀为词

短衣孤剑。旧识新丰店。看压小槽香潋滟。

醉洗玉船红酽。早莺送客登车。依微月射银沙。

马上续成春梦,墙头笑掷桃花。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