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寄题陆勋校书义兴禅居时淮南从事

禅居秋草晚,萧索异前时。

莲幕青云贵,翱翔绝后期。

藓房柽架掩,山砌石盆欹。

剑戟晨趋静,笙歌夜散迟。

谷寒霜狖静,林晚磬虫悲。

惠远烟霞在,方平杖履随。

骨清须贵达,神重有威仪。

万卒千蹄马,横鞭从信骑。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秋天的禅居草木凋零,景象比以往显得凄凉。
莲花般的高贵云层,飞翔的日子遥不可及。
青苔覆盖的小屋和柽木搭建的架子,隐藏在山石之间,倾斜的石盆更显孤独。
清晨的剑戟安静地摆放,夜晚的笙歌迟迟不愿散去。
山谷寒冷,霜猴悄然无声,傍晚树林里,磬声中透出虫鸣的悲哀。
惠远仙人如烟霞般逍遥,方平老者步履从容。
骨骼清朗的人应有显赫地位,神态庄重自有威严。
纵有千军万马,他只需轻松挥鞭,任意骑行。

注释

禅居:修行居住的地方。
萧索:冷落、凄凉。
莲幕:比喻高洁的官位。
后期:未来,期待的日子。
藓房:长满青苔的小屋。
石盆:石制的盆景。
笙歌:音乐和歌声。
散迟:散去得晚。
狖:一种猴子。
磬虫:敲击磬石的昆虫。
惠远:古代僧人名。
方平:道教仙人名。
骨清:骨骼清瘦,形容人品高尚。
贵达:显贵通达。
横鞭:挥舞马鞭。
信骑:随意骑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秋天的居所,环境幽静而萧索,与往昔大不相同。莲幕象征高洁与超脱,翱翔则是心向高远之意。藓房和柽架表现出一种简陋而自然的生活状态,而山砌石盆则增添了一种野趣。剑戟晨趋静,表明即便是在军旅生涯中也能保持一份宁静;笙歌夜散迟,则透露出诗人对音乐和夜晚的喜爱以及不愿快速流逝的时间。

谷寒霜狖静,林晚磬虫悲,是秋天的景象,也反映出一种凄清与孤寂。惠远烟霞在,方平杖履随,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既有对高洁境界的向往,又有对平和旅途的期待。骨清须贵达,神重有威仪,是对隐士生活的一种赞美,这种生活虽然清贫但却能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尊严。

最后,万卒千蹄马,横鞭从信骑,则是诗人对友人陆勋的鼓励与期望,希望他能像一位英勇的将领,乘风破浪,直达彼岸。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勉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

收录诗词(105)

李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 字:楚望
  • 籍贯:长安

相关古诗词

阳羡春歌

石亭梅花落如积,玉藓斓斑竹姑赤。

祝陵有酒清若空,煮糯蒸鱼作寒食。

长桥新晴好天气,两市儿郎棹船戏。

溪头铙鼓狂杀侬,青盖红裙偶相值。

风光何处最可怜,邵家高楼白日边。

楼下游人颜色喜,溪南黄帽应羞死。

三月未有二月残,灵龟可信渰水乾。

葑草青青促归去,短箫横笛说明年。

形式: 古风

南池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茶山贡焙歌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

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

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

使君忧民惨容色,就焙尝茶坐诸客。

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

仙家十队酒百斛,金丝宴馔随经过。

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徵绮罗。

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

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

形式: 古风

鹅儿

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

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逼人前。

风吹楚泽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