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曹侍郎(其四)

我昔识平川,初鸣偃室弦。

议题春雨夜,探榜晚秋天。

两柳今安在,枯梅画不传。

向来诗酒地,独立意茫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曾经认识那片平坦的原野,初次听到琴声在偃室中回荡。
那时正值春雨之夜,我曾期待科举的榜单在秋夜揭晓。
如今那两株柳树在哪里呢?枯萎的梅花已无法再绘出它的风姿。
往日饮酒作诗之地,如今只剩我独自一人,心中思绪茫然。

注释

我:诗人自己。
昔:从前。
识:认识。
平川:平坦的原野。
初鸣:初次响起。
偃室:古代的一种房屋。
弦:琴弦。
议题:指科举考试。
春雨:春天的雨水。
夜:夜晚。
探榜:查看或期待考试结果的榜单。
晚秋天:秋季的夜晚,寓意考试季节。
两柳:可能指代某处具体的柳树,也可能象征友人。
安在:现在在哪里。
枯梅:枯萎的梅花,可能象征过去的美好事物。
画不传:不再被绘画或流传。
向来:过去常常。
诗酒地:饮酒作诗的地方。
独立:独自站立。
意茫然: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挽曹侍郎(其四)》。诗中通过对昔日风景的回忆和现今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感的深沉情感。

“我昔识平川,初鸣偃室弦。”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恬静与和谐的生活场景,“我昔识”表明这是过去的记忆,“平川”象征着平和宁静的环境,而“初鸣偃室弦”则是指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空间里,诗人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这里的“偃室”指的是书房或研究室,而“弦”则可能是指琴弦,意味着艺术的开始。

“议题春雨夜,探榜晚秋天。” 这两句中,“议题”可能是在讨论诗歌或者文学作品,“春雨夜”和“晚秋天”都是非常具有意境的时节选择,它们分别象征着生长与收获的季节。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两柳今安在,枯梅画不传。” 这两句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消失。“两柳”可能是指诗人熟悉的某个地方的风景,而“今安在”则表明这些景色依旧存在。然而,“枯梅画不传”却显示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可能是因为时代变迁或者个人记忆的淡忘。

“向来诗酒地,独立意茫然。”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学盛宴的回忆,以及在现在孤独时光中的迷茫感受。“向来”意味着过去,“诗酒地”则是文学和欢乐聚会的地方。然而“独立”一词突显出诗人的孤独感,而“意茫然”则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方向的迷惑和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朝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挽曹侍郎(其二)

一角玉麟寒,何心獬豸冠。

满腔秋沆瀣,披腹玉琅玕。

讲入经三昧,书成义不刊。

阳城遗碣在,老泪不胜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挽彭制机(其二)

山中亦云乐,蔬甲手耘芟。

面熟鸟窥户,眼生云穴岩。

树蟠根可坐,路碍石休劖。

每笑陶弘景,犹将隐结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咸]韵

挽彭制机(其一)

场屋峥嵘气,虽平岂易干。

江湖双鬓古,师友一灯寒。

戍柝犹传檄,渔烟自钓竿。

极知书有种,吾道未凋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挽谢公王

白鹿遗书山泽癯,归来花木尽堪娱。

功名之梦晦庵晦,礼乐其家迂叟迂。

雪屋一灯春夜半,竹山千古暮云孤。

雨寒愁绝兰亭禊,灵寿空馀九老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