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

秋声十里离离影,正是风篁入望时。

清节知无因热意,虚心岂有傲人姿。

淇园翠锁烟三径,湘水青涵玉万枝。

几度濡毫思细写,胸无成竹敢轻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咏竹》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郑国藩所作,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向往。

首联“秋声十里离离影,正是风篁入望时”,开篇即以秋日之景引入,十里之外,竹影婆娑,随着秋风摇曳,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幅生动画卷。这里的“离离”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竹影在秋风中的摇摆状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颔联“清节知无因热意,虚心岂有傲人姿”,进一步深入竹子的内在精神。竹子的“清节”象征着其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的炎热而改变本色;“虚心”则表现了竹子谦逊的品格,没有傲人的姿态,却能容纳万物。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竹子的高尚情操和谦逊美德。

颈联“淇园翠锁烟三径,湘水青涵玉万枝”,转而描绘了竹林的壮丽景象。淇园翠绿的竹林如同被烟雾锁住,三径之间弥漫着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湘水边,无数竹枝如玉般晶莹,映照出一片清新的世界。这里运用了淇园和湘水两个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竹林的广阔与美丽。

尾联“几度濡毫思细写,胸无成竹敢轻为”,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刻感悟以及创作的慎重态度。诗人多次提笔想要细致描绘竹子的美,但深知竹子的精神难以轻易表达,因此不敢轻易下笔。这既是对竹子高洁品质的敬仰,也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严格要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价值的佳作。

收录诗词(138)

郑国藩(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八五七—一九三七),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 字:晓屏
  • 号:似园老人
  • 籍贯:潮州

相关古诗词

白鹤禅寺

閒上箫台顶,山深喜路通。

人家烟色里,古寺水声中。

金溅星犹在,丹成灶已空。

神仙何处觅,千载想遗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能仁禅寺

不到能仁久,欣闻赐额还。

浮云已过眼,依旧好青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石夫人

亭亭独立望天津,四畔无家石作邻。

螺髻不梳千载晓,蛾眉空扫万年春。

雪为铅粉凭风传,霞作胭脂仗日匀。

莫道岩前无宝鉴,一轮明月照夫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大龙湫

灵源东接雁池遥,裂石崩崖下九霄。

云断青天倚长剑,月明泉室挂生绡。

江声雨势三秋急,雪片冰花五月饶。

休勒移文北山去,他年来赴石梁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