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宁调元所作的《秋兴》,以杜甫草堂诗的韵脚为依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个人离乱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愁绪。
首句“见说降幡出石头”,暗示了战事的结束或政权的更迭,但诗人对此感到的是哀伤,因为这带来了更多的离乱与凄凉的秋天。接着,“安排浊酒消长夜”描绘了诗人借酒浇愁,试图度过漫漫长夜的孤独情境。
“欲掘青天寄古愁”一句,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愁绪之深,仿佛想要挖开青天来寄托这份无尽的忧郁。诗人感慨“世味早知成腐鼠”,意指世态炎凉,人心易变,如同腐朽的老鼠,令人失望。而“人情何况逐浮鸥”则进一步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漂泊不定。
最后两句“茫茫前路无归处,暮雨西风江上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无处可去,只能在秋雨和西风中独自乘舟,流露出深深的迷茫和孤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