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宁调元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创作的《秋兴,再叠前韵》。诗人通过描绘南苑与东林之间的景色,展现了秋天的寂寥与萧瑟。"却从南苑望东林,江水无声暮气森",这两句写出了傍晚时分,从南苑遥望东林,江面平静,暮色苍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静谧的氛围。
"明日黄花堪插鬓,他时绿叶又成阴",诗人感慨时光易逝,明日的菊花虽美,但已不适合插于鬓发,暗示了岁月催人老;同时,绿叶转黄,又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人生如落叶般无法停留。
"五更沉角惊残梦,万里飘蓬碎客心",五更时分的号角声打断了诗人的梦境,寓言漂泊在外的游子心境,如同飘零的蓬草,孤独且无依。
最后两句"谁惜天涯离别苦,几家怨女拭寒砧",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共鸣,以及对那些因离别而哀怨的女子的同情,她们在寒冷的砧石上捣衣,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抒发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哀愁,情感深沉,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