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盐城闻促织》,是明代诗人赵完璧所作。诗中通过听到秋天的蟋蟀叫声,引发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以及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忽闻鸣促织”,以“忽闻”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不经意间听到蟋蟀鸣叫的情景,引出下文对季节变化的感慨。接着,“应自感清秋”一句,点明了蟋蟀鸣叫与秋天的联系,暗示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花底来何暮,风前听未休。”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蟋蟀在花丛中鸣叫的场景,以及诗人长时间倾听的情态。通过“暮”和“未休”这两个词,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深深沉醉和思考。
“异乡人不寐,故里思难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不寐”不仅指身体上的无法入睡,更是心灵上的辗转反侧,难以平息的思乡之情。
最后,“骨肉经年别,湖天回白头。”这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上升到对亲人长久分离的感慨,以及岁月流转、人生老去的无奈。通过“经年别”和“回白头”这两个词,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生命短暂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与亲人团聚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秋天蟋蟀鸣叫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季节、时间、故乡和亲情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