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吴菊潭八月十四夜韵二首(其二)

月过市无声,令人毛发清。

连村三鼓急,隔水一灯明。

琢句醉时语,簪花老后情。

凭栏发长啸,不管卧龙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月亮悄悄经过集市,没有一点声响,让人感到一阵清凉。
村庄相连,夜深三更鼓声急促,隔着河水,一盏灯火闪烁。
在醉酒时创作诗句,老年时还保留着插花的情趣。
倚着栏杆发出长长的啸声,全然不顾是否会惊动了卧龙(隐喻贤才)

注释

无声:指月光下集市寂静无声。
毛发清:形容心境清爽。
三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三鼓即三更。
卧龙:比喻有才能的人,此处可能暗指未被发现的贤者。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静谧氛围和深远意境的诗作。开篇“月过市无声,令人毛发清”,描绘出一个在夜幕下的宁静场景,月光如水般流过寂静的街道,没有一丝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如同毛发间也感受到了这份清凉。接下来的“连村三鼓急,隔水一灯明”则是从听觉和视觉上进一步渲染夜色中的紧迫与孤独。三更时分的更鼓声似乎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而那远处的灯火,则如同夜中的一点温暖和希望。

诗人在“琢句醉时语,簪花老后情”一联中,透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琢磨词句、沉溺于酒精中的语言流露,都是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怀。而那簪花的动作,则是岁月流转中,留存下的老后之情,是一种对生活、对时间深刻感悟的体现。

最后,“凭栏发长啸,不管卧龙惊”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凭倚在栏杆上,发出了悠长的啸声,那种不受世俗干扰、不以物喜的态度,是一种对自由和自我的坚守。而那“卧龙惊”则可能是指诗人内心深处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或抗争,但即便如此,他也选择了超脱,保持着一份淡然。

整首诗通过月夜、更鼓声、灯火等元素构建了一幅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景画。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中,既有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受,也有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深思。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次吴菊潭八月十四夜韵二首(其一)

来夕九秋半,月同心迹清。

已知千里共,祇欠一分明。

流水往来影,幽人今古情。

撞钟先得句,尘世不须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次林和靖先生梅韵

世上群芳未敢妍,独将春色占南园。

生来清质十分瘦,肯受红尘一点昏。

东阁诗成应动兴,西湖仙去谩招魂。

便须结客陪花笑,句引幽香入酒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游十洲之一亭韵

抵掌论文酒易酣,岸巾风外鬓䰐鬖。

十洲所有今之一,七步而成尔乃三。

桥压平堤波捲绿,烟封远沚草舒蓝。

閒边得侣评佳境,留与他时作美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赋顺适堂韵

万卷藏书抵万金,翛然轩宇绝尘侵。

顺时不作荣枯想,适意元无胜负心。

蒲石疏帘真道院,柏香净几小丛林。

四时剩有閒风月,醒里寻题醉里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