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休沐忻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坐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休假时正逢元宵佳节,华丽的厅堂里举行盛大的宴会。
许多人戴着高高的帽子,频繁起舞,几乎都已陶醉,彻夜狂欢直到烛光将尽。
明亮的月光照进珠帘,洒在座位上一片洁白,冷霜飘过青瓦,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铜壶中的水滴落声宣告黎明的到来,但归来的人群仍未尽兴。

注释

休沐:休假。
上元节:元宵节。
华堂:华丽的大厅。
盘桓:逗留,徘徊。
峨冠:高高的帽子。
屡舞:频繁起舞。
刻烛:彻夜点蜡烛。
阑:将尽。
月上珠帘:月光照进珠帘。
霜飞碧瓦:霜降落在青瓦上。
透衣寒:穿透衣服带来寒意。
铜壶漏彻:铜壶滴水声直到。
东方曙:东方破晓。
未尽欢:还未尽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上元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即现在的元宵节或灯节)举行的盛大宴会。诗人通过对现场热闹、华丽装饰和宾客尽欢的细致描述,展现了当时的喜庆气氛。

首句“休沐忻逢上元节”表明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里遇到了上元节,这个节日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邂逅。接着,“华堂高宴且盘桓”则描绘了宴会所在的华丽厅堂和延长的宴席,人们沉浸于欢乐之中。

“峨冠屡舞人多醉”写出了宾客们戴着精美的帽子,时而起舞,许多人都已醉酒。紧接着,“刻烛狂吟夜向阑”则展现了人们在点燃的蜡烛下豪放地吟诗作对,一直到深夜。

“月上珠帘侵坐白”描绘了月光透过珠帘,洒落在座位上,显得分外洁白。然而,“霜飞碧瓦透衣寒”又转而写出了室外的严寒,霜花飘落,屋顶的青瓦也感到寒意。

最后两句“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则表明时间已经接近黎明,水壶滴漏的声音清晰可闻,而归去的人们依然兴高采烈,宴会的喜悦尚未完全散去。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这个节日及其欢乐气氛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酬永嘉聂从事除夜之什

三百六旬今夜尽,寥寥虚室独凝神。

莲城五鼓欲催晓,梅岭一枝先报春。

邹律渐吹阴谷暖,尧蓂看傍土阶新。

海隅留滞年华长,坐对寒釭浩叹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和翰林师学士赠伦上人新居之什

一径雨苔深,新居雅称心。

天花飘昼讲,池草伴春吟。

施食山禽下,题门野客寻。

此中堪宴坐,何必在双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和衢州席刑部早秋

朱火荧荧向夕流,林间一叶忽惊秋。

风来野渡闻渔笛,雾敛晴天见蜃楼。

艳爱芙蓉开幕府,香怜杜若老汀洲。

使君鬓畔多玄发,临水登山不用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此夕

此夕秋风猎败荷,玉钩斜影转庭柯。

鲛人泪有千珠迸,楚客愁添万斛多。

锦里琴心谁涤器,石城桃叶自横波。

程乡酒薄难成醉,带眼频移奈瘦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