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翰林师学士赠伦上人新居之什

一径雨苔深,新居雅称心。

天花飘昼讲,池草伴春吟。

施食山禽下,题门野客寻。

此中堪宴坐,何必在双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一条小路被雨打湿,青苔深深,新居让人感到高雅舒适。
白天,佛经诵读声如天花般飘落,池塘边的草木仿佛在春天的诗篇中低唱。
喂食引来山鸟,门前时常有野外的访客寻找宁静。
这里就足够静心宴坐,何需非得去双林那样的禅修之地。

注释

一径:一条小路。
雨苔:被雨打湿的青苔。
新居:新建的住所。
雅称心:让人感到高雅舒适。
天花:比喻佛经的智慧或诵经声。
昼讲:白天的讲经。
池草:池塘边的草木。
春吟:春天的诗篇。
施食:喂食。
山禽:山中的鸟儿。
题门:题写在门上。
野客:野外的访客。
堪宴坐:足以静心坐下。
何必:何必必要。
双林:双林寺,佛教圣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美好的山中生活场景。"一径雨苔深",表明新居位于一条被雨水滋润的小路旁,周围生长着青苔,这里环境清幽,自然景观得以保养。"新居雅称心"则表示诗人对这处新居感到十分满意,因为它符合诗人的审美和追求。

接下来,"天花飘昼讲"中“天花”通常指的是樱桃或其他悬挂的花朵,这里的“飘昼讲”可能是指花瓣随风飘落,或者是在白日里自然展现其美丽。"池草伴春吟"则描绘了泉水边草木与春天和谐共生的景象,"池草"代表着静谧的水面及其周围生长的植物,而“伴春吟”则是对自然界在春季中发出的声音的描述。

下两句"施食山禽下,题门野客寻",诗人在表达他对待鸟类的善举,以及对于外来访客留下的文字记录。这里反映了诗人的慈悲和好客,同时也展示出诗人与自然、与游子的交流。

最后,"此中堪宴坐,何必在双林",诗人表达了对现居环境的满足和喜爱,认为这里是可以长时间享受宁静生活的地方,并且不需要去别处寻找(比如“双林”),暗示诗人已经找到心中的理想之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新居的满意和山中自然美景的欣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衢州席刑部早秋

朱火荧荧向夕流,林间一叶忽惊秋。

风来野渡闻渔笛,雾敛晴天见蜃楼。

艳爱芙蓉开幕府,香怜杜若老汀洲。

使君鬓畔多玄发,临水登山不用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此夕

此夕秋风猎败荷,玉钩斜影转庭柯。

鲛人泪有千珠迸,楚客愁添万斛多。

锦里琴心谁涤器,石城桃叶自横波。

程乡酒薄难成醉,带眼频移奈瘦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灯夕寄献内翰虢略公

琼楼十二玉梯斜,乾鹊南飞转斗车。

有客郢中歌白雪,几人天上醉流霞。

金吾缇骑章台陌,素女繁弦太帝家。

秦痔未痊齐阁掩,梦回宫树已啼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竹答柳

我自虚心者,君能百尺芳。

未闻凌雪秀,唯解刺天长。

叶密招禽宿,皮枯任蠹藏。

他年丹穴凤,恐不集垂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