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三首(其一)

采莲入南浦,欲寄远方书。

不知莲叶下,自有双鲤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以“采莲曲三首(其一)”为题,出自元代诗人曹文晦之手。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南浦采莲的情景,她不仅是为了采摘美丽的莲花,更是为了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欲寄远方书”,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的情感,她希望通过采莲这一行为,能够借助传说中的“双鲤鱼”传递自己的思念与书信。

“不知莲叶下,自有双鲤鱼。”这两句诗运用了浪漫的想象,将现实中的采莲活动与古老的传说相结合,赋予了整个场景以神秘而美好的色彩。在古代,人们相信在水底藏有双鲤鱼,它们能帮助传递书信,因此女子在采莲时,心中充满了对这一传说的期待,希望借此机会让思念之情得以传达。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曹文晦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莲叶飘香、波光粼粼的南浦之中,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

收录诗词(101)

曹文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曹文炳弟。颖悟多识,雅尚萧散。不应征聘。有《新山稿》

  • 字:伯辉
  • 号:新山道人
  • 籍贯:元台州天台

相关古诗词

采莲曲三首(其二)

郎如荷上露,荡摇不成颗。

妾如莲中薏,苦心思结果。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采莲曲三首(其三)

采莲须采芳,不采羞自献。

年年来水湄,薰风会相见。

形式: 古风

五杂俎

五杂俎,双玉瓶。舟已具,潮已平。

五杂俎,双玉箸,水自流。天涯一点红,离思千万重。

形式: 乐府曲辞

公无渡河

薰风萧萧,黄流浑浑。上无舟与梁,下有鼍与鼋。

劝公无渡河,骇浪□吐吞。

惜君只欲留,何不听妾言。

东趋沧海渚,西极昆仑源。

浩浩无际流,何处招郎魂?公无渡河,为郎载歌。

往者已矣来者多,歌兮歌兮奈若何!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