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左纬所作的《雁山》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山的自然景观与深邃的意境。
首联“乱山无限好,幽径有时迷”,开篇即以“乱山”点明雁山的地形特点,群山连绵,景色壮丽,而“幽径”则暗示了山路的曲折与隐秘,引人入胜。然而,“有时迷”三字,又在赞美之余,透露出一丝探索的艰难与神秘感。
颔联“石骨秋偏瘦,松梢老却低”,进一步刻画雁山的山石与松树。秋天的山石因季节更替而显得更为嶙峋,仿佛瘦骨嶙峋;而松树的枝梢,则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低垂,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坚韧。
颈联“天寒闻雁过,月白见乌栖”,将视线从山石与松树转向天空与地面。寒冷的天气中,雁群南飞,它们的鸣叫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哀愁。而月光下的乌鸦栖息,既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也暗含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
尾联“海上知名地,无人识马蹄”,则以雁山的地理位置为背景,表达了对雁山独特魅力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即便雁山是海上知名之地,却鲜有人能真正领略其风采,只有马蹄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似乎在呼唤着更多人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雁山的自然之美与深邃之境,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