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

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

香台花下出,讲坐竹间逢。

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从。

更言穷寂灭,回策上南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我在清澈的溪边系马,禅寺里春天的气息浓厚。
我从香案花丛中走出,又在竹林间的讲堂相遇。
山里的孩童引导我去觉悟之路,小鸟跟随我诵经行进。
他们还告诉我,这里是穷尽寂静与空无之处,我持杖转身向南峰攀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山林风光与禅修景象。开头两句“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通过将马拴在清澈溪流旁边的树上这一生动画面,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意境。溪水清澈,春意盎然,预示着一个适合修禅的环境。

接下来的“香台花下出,讲坐竹间逢”,则是对寺庙中香炉与鲜花交织出的美好场景的描绘。其中,“香台”指的是用于焚烧香料的地方,而“花下出”则暗示着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讲坐竹间逢”,则是说在竹林之中偶遇,可能是在进行禅修或对话。

“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随侍者穿梭于山野之间的景象。山中小径蜿蜒,山童引导着诗人前进,而“经行谷鸟从”,则是说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即使是鸟儿也似乎在跟随他们。

最后,“更言穷寂灭,回策上南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禅修的追求与渴望。这里的“穷寂灭”,可能指的是达到一种心灵上的极致平静,而“回策上南峰”,则是说在这种境界下,又一次攀登上了那座南面的山峰,象征着对精神世界更深层次的探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与禅修相关的情境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平和乃至心灵超越的追求。

收录诗词(62)

孙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史学家。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 籍贯:今东昌府区沙镇
  • 生卒年:696~761

相关古诗词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

玉辇下离宫,琼楼上半空。

方巡五年狩,更辟四门聪。

井邑观秦野,山河念禹功。

停銮留睿作,轩槛起南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

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

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

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词二首(其一)

海内文章伯,朝端礼乐英。

一言兴宝运,三入济群生。

命与才相偶,年将位不并。

台星忽已坼,流恸轸皇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词二首(其二)

甲第三重戟,高门四列侯。

已成冠盖里,更有凤皇楼。

人世方为乐,生涯遽若休。

空馀掌纶地,传庆百千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