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大石咏妓

歌席上,无赖是横波。

宝髻玲珑敧玉燕,绣巾柔腻掩香罗。人好自宜多。

无个事,因甚敛双蛾。

浅淡梳妆疑见画,惺忪言语胜闻歌。何况会婆娑。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翻译

在宴席上,最调皮的是那流转的眼波。
她头上的发髻精致如玉燕倾斜,绣花巾轻柔地遮盖着香罗。人美自然惹人喜爱。
她并无烦忧,为何紧蹙双眉。
她浅淡的妆容仿佛画中人,慵懒的话语比歌声更动听。更何况她还会翩翩起舞。

注释

无赖:形容人顽皮、活泼,这里指眼波流转的俏皮样子。
横波:形容眼波流转,像水波一样。
敧玉燕:形容发髻精致,像玉燕倾斜。
敛双蛾:皱眉,使眉毛微微收拢。
浅淡梳妆:简单的化妆。
惺忪言语:睡意朦胧的话语。
婆娑:形容女子姿态曼妙,举止优雅。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歌席上的生动画面,通过对女子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和魅力。"无赖是横波"一句,以"无赖"形容女子的眼神灵动,"横波"则形象地刻画出她秋水般的眼眸。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比喻,写她的发髻如玉燕倾斜,绣巾下的肌肤细腻,散发出香气,暗示了她的娇媚与温婉。

"人好自宜多"一句,直接赞美了女子的内在美,认为她的美好无需过多修饰。然后词人询问她为何愁眉紧锁,"敛双蛾"的动作透露出她可能的心事或情感波动。接下来,词人描述她即使浅淡的妆容也如同画中仙子,慵懒的话语比歌声更动听,进一步凸显了她的韵味。

最后,"何况会婆娑"表达了词人对女子舞姿的期待,认为她的动态之美更是无法言表。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歌妓的形象,展现了她的外在美和内在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渔家傲(其二)般涉

几日轻阴寒测测。东风急处花成积。

醉踏阳春怀故国。归未得。黄鹂久住如相识。

赖有蛾眉能暖客。长歌屡劝金杯侧。

歌罢月痕来照席。贪欢适。帘前重露成涓滴。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渔家傲(其一)般涉

灰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绮寮怨.中吕思情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形式: 词牌: 绮寮怨

菩萨蛮.正平梅雪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